【内容摘要】随着课程思政在高校各课程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教学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既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同时也更加丰富了大学英语的教学内涵,有效地将教书和育人在课堂教学中有机统一起来。本文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在大学英语课堂进行了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思想政治元素,自然融入教学活动,使得课程思政贯穿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中,对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大学英语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实践
一、课程思政背景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我国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就此拉开了序幕。上海市从2014年开始,通过逐步将德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研究和探索“课程思政”之路,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引导下,最终形成了“课程思政”的新理念和新方式。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系统、科学地贯穿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在高校广泛开展思政理论教育,要突出课堂教学主平台,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加强。思政课教学要有强烈的亲和力和明确的针对性,与学生成长不同阶段的需求相适应。同时,要努力打造其他各门精品课程,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其中,使各门课程都能够始终与思想政治教育保持一致性,充分利用所形成的协同效应来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部在2017年底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目标,通过对教学设计、管理、方法等各个环节的完善,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科学融入到教学各个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文件的40条内容,强调了要所有教师都不断强化立德树人的思想意识。2019年初,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他在会上再次强调高校完善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并且提出高校必须对思想政治课和其他课程有科学的安排,使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教育部在2020年5月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指出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要在各个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战略措施。充分利用高校的丰富、雄厚的教育资源,把课程思政贯穿于各门课程教学过程,以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二、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新时代,我们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既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弘扬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又要面向世界。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终也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和新时代的要求同向同行。如何让大学生能够步入职场后,不仅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同时也有较好的人文素养,这是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共同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素质的人才更是目前职场紧缺的人才,市场需求在人才供需上提出了高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也需进一步提高要求,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不是单纯地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就能解决问题的。教育是教书育人的过程,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我国教育部即将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全新的理念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目标、资源、教学方法、教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诠释和说明,并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要以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不断增强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和思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恰当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作为大学英语的任课教师,应认真学习《指南》内容,多钻研,不断创新,努力做好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而且,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大学英语受众面较广,在具体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真正有效地实现育人目的。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当下,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大学英语课程更有优势,让学生通过学习,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更加自信地把中华传统文化以及现代文化的创新成果继承下来,传播出去,发扬光大。
三、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一)课前布置任务。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更多地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搜索教材内容的相关背景知识、相关人物、或者相关的时事话题。借助微信、QQ等各种平台进行线上的分享和讨论。安排小组按照每周轮班负责分享内容,组织同学围观和讨论。这样安排,让学生负起责任,引导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同时,也慢慢培养学生责任和担当的意识。教师多以探讨的方式参与其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平等、热烈的课堂气氛,鼓励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讨论,充分展现他们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教师在分享和讨论中,不做过多的语言表述纠错,而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畅所欲言,相互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在潜移默化之间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更多扮演良师益友的角色。同时,教师将学生普遍出现的语法结构,语言表述不当等问题做好记录,后期融入课堂教学内容,适时纠错。
(二)课中结合课文主体,挖掘思想政治元素。目前,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职国际进阶英语综合教程教材,每个单元的主题都具有时代特征,既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共鸣,并且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对各种学习活动的巧妙设计,有效融合语言技能与人文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和感悟。例如:第二册第2单元,课文A讲到办公礼仪,如守时、尊重个人隐私,不议论不抱怨,礼貌待人,周到体贴等,教师在讲解语言知识点的同时,自然联系到大学生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课堂就课前同学们在线上讨论的话题自然带入,在讨论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礼貌待人,相互尊重,提升人文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将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同时提升。同时借着办公礼仪的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第二册的第4单元,课文A通过两则来自2060年的新闻报道,一则是世界各地已经洪灾、飓风各种自然灾害频现,人类生活苦不堪言;另一则是由于人类采取措施,积极保护环境,生活起居秩序井然,人们感激祖父背对保护环境付出的努力。课堂很容易延伸保护环境的相关内容,同时有意识地讲述中国近些年绿化面积不断增加,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对祖国肃穆起敬,热爱自己的祖国,同时,也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课文B更贴近学生生活,讲到祖父母和当下生活的对比,讲到食物包装造成的各种浪费。课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同时引入时事话题———垃圾分类。设计课堂讨论环节:大学生如何从自身做起。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和课堂讨论的话题设计,都在引导让学生们肩负起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从小事做起,严于律己。此外,教材中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现代文化的传播,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基本推荐能力。例如:第二册第5单元的商务餐,课文A讲到中国饮食,自然带入中国饮食文化,就课前同学分享到的地方特色小吃的故事,课堂适当补充了特色小吃的菜名,通过小视频拓展中华美食的烹饪技艺,不仅扩充了学生的词汇量,同时也增强了文化自信,提升了同学们用英语传播中华饮食文化的语言能力。
(三)课后思想政治内容的进一步拓展。作为考查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课后作业和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当前,大学英语课后作业形式相对来说比较灵活,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安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内容,并进行巧妙设计就可以把思政知识渗透到作业里面。例如:高职A、B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试题中翻译分值占比较大,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有关中国文化方面的,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取部分内容来要求学生课后进行翻译,使学生逐渐掌握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这样,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语言应用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还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文化自信大大加强。同时针对热门话题,如疫情、垃圾分类等,设计和安排课后练习。例如肆虐全球的疫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收集、整理一些关于抗疫的信息资源作为阅读和听力训练,进行语言转换,让学生充分了解在全球抗疫中的中国担当、中国英雄。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在讲到垃圾分类这样的话题时,对口语和写作作业进行精心设计,营造热烈的气氛,让广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通过这种模式,学生的语言能力能够得到有力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有时代担当和时代责任感。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将课程内容延伸到课下,参与英语的各类赛事活动。目前,大英教学的演讲、辩论等二课堂活动都紧扣时代主题,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时候,教师在指导是适时引导,学生在讨论、思辨和展示的全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启发和引导,对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已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将课程思政的内容纳入过程性考核,如同学们的在汇报演示的小组活动中,能够在演示中提炼出课程思政元素,给小组加分。在参与小组活动时,能够积极承担任务,搜集素材,制作汇报PPT,扮演角色,能够团结协作,经小组成员和组长共同推荐的同学,奖励加分。
四、结语
课程思政是让大学英语更加丰富了内涵。新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负有更大的使命担当。广大英语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到“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去,不断地开拓创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内涵不懈奋斗。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更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也对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研活动中,也应不断加强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同时,如何科学地将课程思政纳入过程性考核,以及所占比重、评定标准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细化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