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被称为“小麦癌症”,在全球五大洲均有分布,对小麦生产具有毁灭性为害,流行年份可导致小麦减产40%以上,甚至绝收。我国是世界上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病害发生流行规律较其他国家更加复杂多变,形成了自成独立的流行体系。自1949年以来,条锈病在我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为害,多次在全国流行成灾。1950年,新中国遭遇小麦条锈病大流行,造成损失小麦60亿kg,相当于当年全国夏季征粮的总数,足够1700万人吃一年。
适用专业(3)
高职(1):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
本科(1):植物保护
中职((1):植物保护
适用课程(1):植物病害流行学、农业植物病理学
相关思政元素(4):求实创新、贡献、学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爱岗敬业。
思政育人主题
•爱岗敬业,学一行爱一行
教学案例
小麦条锈病被称为“小麦癌症”,在全球五大洲均有分布,对小麦生产具有毁灭性为害,流行年份可导致小麦减产40%以上,甚至绝收。我国是世界上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病害发生流行规律较其他国家更加复杂多变,形成了自成独立的流行体系。自1949年以来,条锈病在我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为害,多次在全国流行成灾。1950年,新中国遭遇小麦条锈病大流行,造成损失小麦60亿kg,相当于当年全国夏季征粮的总数,足够1700万人吃一年。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几代锈病工作者长期攻坚克难,不忘初心,忘我贡献,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陈善铭先生是我国小麦条锈病及其防治研究的先驱。自1950年,在华北、淮北、西北和西南条锈菌主要发生地区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工作。汪可宁先生是中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研究的主要奠基人,长期从事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监测及易变区域研究,指出条锈菌新小种的出现和发展是导致小麦品种“丧失”抗条锈性的主要原因,证实了陇南、陇东和川西北等地区是中国条锈病最重要的易变区和新小种产生的策源地。汪可宁先生还长期在甘肃等五省蹲点调查研究病菌越夏、越冬和春季流行规律,对确定条锈病流行区划和制定防锈策略发挥了重要作用。1958年他提出《小麦条锈病预测预报试行方法》,1964年修订为《小麦锈病预测预报技术试行办法(草案)》,由农业部转发各省试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