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案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微控制器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思政案例

jianjie-.png

微控制器的核心是IC芯片,因此少不了穿插讲述芯片的发展历史、制造工艺流程以及在该过程中体现的核心科技等知识,使学生了解到芯片生产是一个点砂成金的过程,从砂子到晶圆再到芯片,其价值密度直线飙升。

fanwei.png

适用专业(2)

高职(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本科(1):电子信息工程

适用课程(1):微控制器原理与接口技术

相关思政元素(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热情、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立德树人、担当、价值观、世界观、中国梦、人生观

zhenwen.png

一、授课内容:

单片机技术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1)单芯片微机形成阶段

 1976年,Intel公司推出了MCS-48系列单片机 。8位CPU、1K字节ROM、64字节RAM、27根I/O线和1个8位定时/计数器。

 特点是:存储器容量较小,寻址范围小(不大于4K),无串行接口,指令系统功能不强。

 2)性能完善提高阶段 

 1980年,Intel公司推出了8051单片机,80-82年,INTEL陆续推出和8051指令系统完全相同、内部结构基本相同的8031、8052和8032等型号单片机,初步形成MCS-51系列,被奉为“工业控制单片机标准”。

8位CPU、4K字节ROM、128字节RAM、4个8位并口、1个全双工串行口、2个16位定时/计数器。寻址范围64K,并有控制功能较强的布尔处理器。

特点是:结构体系完善,性能已大大提高,面向控制的特点进一步突出。现在,MCS-51已成为公认的单片机经典机种 。

 3)微控制器化阶段

1982年,Intel推出MCS-96系列单片机。芯片内集成:16位CPU、8K字节ROM、232字节RAM、5个8位并口、1个全双工串行口、2个16位定时/计数器。寻址范围64K。片上还有8路10位ADC、1路PWM输出及高速I/O部件等。

特点是:片内面向测控系统外围电路增强,使单片机可以方便灵活地用于复杂的自动测控系统及设备。

12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