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案例

通识课:《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案例

jianjie-.png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的科学,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其蕴含的思想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历次工业革命都是在物理学基本理论取得突破后才得以发生和完成的。大学物理课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电磁学、振动与波、波动光学,教学目的旨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系统讲解电磁学、波动学和光学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fanwei.png

适用课程(1):大学物理

相关思政元素(13):法治精神、制度自信、辩证唯物主义、奉献意识、爱国主义、家国情怀、远大理想、立德树人、发散性思维、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探索

zhenwen.png

(一)以问题为导向

在每个章节开始讲授前,先设置若干与该章节知识有关的先导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总结解答问题需要的物理知识,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引出相关知识点的讲授,整个过程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与科技前沿、生活案例紧密相关

先导问题设置的核心,是该问题是否能引出即将讲授的知识点,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该问题需包含思政元素。从提高学生兴趣出发,选择的案例应该与时俱进,可以在生活案例或科技热点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三)全程渗透式的思政教育

在对先导问题的解答和知识传授中,除了专业能力训练和培养之外,还要注重思政元素的植入与表达。在介绍科技热点中,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知识的讲授之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如“光学仪器分辨力”章节中,先导问题是FAST,从“FAST为什么要做得那么大”的先导问题开始,引出光学仪器分辨力的物理因素,进而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做大”这么一个问题。接下来再回答“FAST能做什么?”从FAST的建造周期、做出的科学发现等角度,阐述该功能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家国情怀,有助于他们建立远大的理想。达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入

在导体的静电平衡章节,将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带电维修案例融入,挖掘了制度自信、爱国主义、爱岗敬业、奉献意识、法治精神等思政元素。

在电流经典微观图像;欧姆定律章节,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高温超导的发展案例融入,挖掘了辩证唯物主义、奉献精神等思政元素。

在霍耳效应章节,将霍耳元件;反常霍耳效应案例融入,挖掘了远大理想、勇于探索等思政元素。

12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