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化学必修课,在培养学生化学专业知识及素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大思政背景下,在分析化学理论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分析化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深入挖掘出分析化学中蕴含的哲学元素,为分析化学的授课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适用专业(19)
高职(5):电厂化学与环保技术、化学制药技术、化学教育-旧、油田化学应用技术、小学科学教育
本科(10):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能源化学、地球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药物化学
中职(3):火电厂水处理及化学监督、化学工艺、核化学化工
技工(1):化学制药
适用课程(1):分析化学
相关思政元素(12):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丝不苟、科学探索、创新思维、努力钻研、创新能力、立德树人、量变到质变规律、科学作风、热爱科研、辩证思维、对立统一
分析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化学必修课,在培养学生化学专业知识及素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大思政背景下,在分析化学理论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政教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分析化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深入挖掘出分析化学中蕴含的哲学元素,为分析化学的授课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1、引言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高校不仅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育人主渠道的作用,而且也要在专业课中渗透育人理念。相比于思想政治课程而言,专业课程开设数量多,学生学习时间长,教师在这当中不断渗透思政教育内容将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分析化学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分析化学是我国高校化学、生物、材料等本科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该课程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政治元素,因此,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具有明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分析化学一般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开设,课程内容多,综合性强,在前后课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各类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严格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打下扎实基础。从课程课设时间而言,分析化学课程开设时间相对较早,在这个阶段的各课程中开展思政课程,是践行教育立德树人目的的绝佳时机。从分析化学课程内容而言,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中往往蕴含丰富的化学思想和政治教育中的化学元素,在分析化学授课的过程中将基础知识思政教育与化学专业知识培养紧密结合。从课程特点而言,分析化学课程复杂,单纯的讲知识学生兴趣不高,把思政教育元素纳入教学内容,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更容易让同学们接受和认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高效地完成课程教学目标。所以在实验和理论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不断强调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岗位工作。因此,将分析化学课程特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应然之举。
3、分析化学中哲学元素的挖掘
3.1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事物之间存在矛盾性,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分析化学中就存在许多这样的例子。如酸与碱的对立统一,它们之间既是不同的,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质子的得失可以实现酸碱之间的转化;再如氧化与还原,因为存在电子的转移而有了氧化与还原反应;还有溶解与沉淀,正反应与负反应等,这些分析化学中常见的名词都是很好的对立统一的例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专业课中的例子再结合生活中的事迹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告诉大家事物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好事会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帮助学生在平时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未来遇到问题时多角度思考,不至于钻牛角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