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WHO已宣布SARS-CoV-2爆发为全球大流行并截止2020年8月8日,全球累计确诊人数已达19187943例。为准确、迅速检测COVID-19而研发高效抗体检测试剂盒及控制新冠疫情全球规模蔓延而研究COVID-19疫苗的两项重要任务中,医学免疫学发挥了其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稳定中极其重要的作用。“用专业课程之体,载思政教育之魂”成为在新时代专业课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方法。
适用专业(2)
高职(1):临床医学
本科(1):临床医学
适用课程(1):医学免疫学
相关思政元素(45):解决问题能力、民族自信、信心、文化认同、换位思考、主动性、积极性、勇于创新、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立德树人、重要性、润物、声、知识传授、分析问题能力、价值导向、中国历史文化、价值观、职业素养、思维逻辑性、世界观、方法论、科学创新精神、人生观、与时俱进、不忘初心、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真挚情感、巧妙构思、大胆猜想、结构性、过程性、诚信原则、和谐诚信人际关系、多元思维、因果性、真理性、正确思维方式、职业热情、思辨能力、融会贯通
2019年12月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WHO已宣布SARS-CoV-2爆发为全球大流行并截止2020年8月8日,全球累计确诊人数已达19187943例。为准确、迅速检测COVID-19而研发高效抗体检测试剂盒及控制新冠疫情全球规模蔓延而研究COVID-19疫苗的两项重要任务中,医学免疫学发挥了其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稳定中极其重要的作用。“用专业课程之体,载思政教育之魂”成为在新时代专业课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方法。
针对医学生处于线上教学的特殊时期,采用医学免疫学与疫情实事相结合方式同时能够补足医学生较其他专业学生较弱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相关的人文素养。在不同的课程章节中通过追溯历史根源、结合真实案例、敬仰先锋模范,将医学免疫学专业知识与多元思政元素相结合。意在纠正以往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价值的导向。
一、教学目标
医学免疫学的课程教学目标分为医学专业目标及立德树人目标。
医学专业目标包括:
(1)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规律,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的机制,为发现、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奠定基础。
(2)课程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广泛,基本内容基础上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衔接,使学生对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医学发展的新动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立德树人目标包括:在完成医学免疫学专业目标的同时,以社会聚焦事件、人物事迹作为引领,使医学生疫情当下深植家国情怀,正确的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文化认同,增强民族自信。
二、教学过程
1.先进性科研案例教学。对付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近期出现和迅速发展,应用科技手段进行多角度预测AlbaGrifoni等人使用了病毒病原体数据库(VIPR)和免疫表位数据库(IEDB)与其他冠状病毒相关的可用数据进行分类,并行的生物信息学预测确定了SARS-CoV-2的潜在B和T细胞表位。康复患者B细胞高通量单细胞测序鉴定的针对SARS-CoV-2的有效中和抗体,这些预测可以促进针对其有效疫苗设计。而神奇的事在于在健康的供体中观察到了预先存在的SARS-CoV-2-交叉反应性T细胞反应,这表明在人类中已有一些潜在的免疫力,看似不在,但潜移默化中默默的保护着我们。首次暴露于SARS-CoV-2后迅速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而未检测到的IgM抗体表明大多数IgM可能在1周内就转换为IgG。这种有效的体液免疫反应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感染SARS-CoV-2的儿童比成年人具有更轻的症状并且更容易康复。预测COVID-19患者中与COVID-19发生可能相关的HLA等位基因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过程的变化。从对立面又引申出“毒疫苗”事件,正义和邪恶的此起彼伏之间夹杂着辩证的思维方式。前者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品质,后者作为警醒,提示医学生在从事临床诊疗活动或者科学研究过程中,只有牢固树立“诚信原则”,切实把关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助于形成和谐诚信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