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案例

工学、理学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案例

jianjie-.png

《大学物理》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强、授课覆盖面大、包容性广等特点,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良好载体和渠道。本文从教师和学生角度探讨了《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一方面教师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主导者,需要强化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吃透”物理学史及“蓄养”物理文化素养。一方面学生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主体,需要改变物理学习方式、明确物理学习目标及加强学以致用。《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对激发学生为国家为民族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动力,帮助学生解答思想困惑、价值困惑、情感困惑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fanwei.png

适用专业

本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数据计算及应用、物理学、应用物理学、核物理、声学、系统科学与工程、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学、天文学、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军事海洋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与技术、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古生物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本科专业

适用课程(1):大学物理

相关思政元素(15):责任、学习动机、实践能力、严谨态度、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怀、创新精神、追求真理、科学精神、实事求是、探索精神、科学态度、锲而不舍

zhenwen.png

一、引言

《大学物理》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是构成大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通常注重强调物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应用,课堂教学常被看作由概念、公式、数学推导构成的“死”的物理知识传授的过程,轻视了它对学生世界观、科学观和科学素质的培养。2018年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了“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物理学研究的内容是来源于实际生活,又回归实际生活。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大思政”背景下,如何通过展示物理学史、重要物理思想的产生背景和条件、物理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等,使学生了解物理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物理科学的思想体系和物理的文化价值,培养与熏陶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审美及科学情操,发展应用意识提高综合素质,激发出《大学物理》课程隐形的“思政”教育教学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教师和学生角度探讨了《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一方面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需要强化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吃透”物理学史及“蓄养”物理文化素养。一方面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需要改变物理学习方式、明确物理学习目标及创新实践,完善和超越自我。

二、《大学物理》“思政”教学的主导——教师

教师是《大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施者,也是教学实践的主导者,教师必须明白“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么教”,这要求教师在教学生掌握物理技能的同时,必须深挖《大学物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进一步拓展和开放,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等传授给学生,潜移默化地完成思政教育。

(一)强化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传播物理知识、思想及真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灵魂、品行及人格。教师应当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意识,履行好教书育人的岗位初心,主动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直接关系“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在大学物理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关注道德教育资源,把握道德教育时机,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师应把“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坚持学生中心,全面发展”作为核心理念,针对本科生的成长特点,聚焦学生思想关注点,着眼于学生道德素养的熏陶濡染,加强正面引导、深入解疑释惑,努力把物理的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与教学方式上的可接受性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大学物理课堂“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12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