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资讯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筹组全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通知

晋教职成函〔2022〕13号各市教育局,各高等职业学校,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为做好新一届全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和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重组改革,经研究,确定了各教指委(专委会)筹组牵头院校,现予公布,并就筹组有关工作提出如下要求。一、委员会组成1.教学指导委员会。基本对接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专业大类,重新组建或新建22个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指委及其筹组牵头院校名单见附件1。2.专家咨询委员会。根据我省职业教育重点工作和专项工作,重新组建或新建16个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委会及其筹组牵头院校名单见附件2。二、委员推荐条件各教指委(专委会)委员在全省各市、各职业院校自愿推荐基础上产生。1.各市汇总推荐市属中职学校人选,每市推荐总额原则上不超过20人;各本科职业大学、国家和省级“双高”项目学校每校推荐总额不超过15人;其他高等职业学校每校推荐总额不超过10人;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每校推荐不超过5人。各市、各职业院校推荐同一教指委(专委会)委员不超过3人。各市、各职业院校推荐同一专家可担任不超过2个教指委或专委会委员。2.本届(2020-2024年)全国行指委(教指委)中山西省院校委员可直接列为相应省教指委(专委会)委员,不占各市和学校推荐名额。鼓励各市、各职业院校推荐符合条件的行政部门、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特别是省内龙头企业专家参与教指委(专委会)工作。3.教指委(专委会)委员应具备如下条件:(1)拥护党的领导,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热心职业教育事业,坚持原则,学风端正,作风正派,公正廉洁。(2)熟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年龄一般不超过58周岁。(3)优先推荐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国家级优秀教材奖获得者、国家教学成果奖主要完成人等。(4)具备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能够围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认真落实教育部有关工作要求,积极承担并协调本单位及有关方面力量承担行指委工作任务。(5)所在单位同意并支持委员在行指委的工作,能够提供必要条件保障。3.请各市、高职学校和省属中职学校填写《山西省职业教育教指委(专委会)委员人选推荐表》(附件1)和《汇总表》(附件2),于2022年3月11日前报送纸质表格一式一份,与电子版表格一起分别发送至各教指委牵头院校。联系方式见附件3。三、筹组工作安排1.各教指委(专委会)牵头院校成立筹备组,分别组织各教指委(专委会)委员推荐、工作机构筹建和相关文件起草工作。2.各教指委(专委会)牵头院校收集汇总各市、各职业学校院校推荐的委员,报省教育厅确定新一届教指委(专委会)名单。原则上各教指委(专委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3人,委员若干,秘书长1人。教指委总人数不超过30人,专委会委员人数不超过25人,其中应有若干名行业企业专家委员(不超过5人)。3.各教指委(专委会)牵头院校制订(修订)组织章程,章程内容应包括:总则、职责任务、组织机构、委员权利义务、工作规范、运行规程等。请各筹备组于2022年3月21日前将章程草案报我厅职成处,邮箱:zcc@sxedc.com。筹备召开新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报请省教育厅批准后召开。4.筹备举行全省职业教育教指委(专委会)成立大会,时间地点另行通知。附件:1.山西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其牵头院校名单2.山西省职业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及其牵头院校名单3.委员推荐表4.委员推荐人选汇总表5.各教指委(专委会)牵头院校联系方式山西省教育厅2022年3月3日

阅读全文
建议取消中考普职分流;将普通高中入学率升至80%……关于普职分流,代表委员这样建议

“普职分流”是2021年的教育热词,今年两会上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多位代表委员就此建言献策。一起来看看代表委员们怎么说。民进中央建议调整完善我国“普职分流政策”一是从“刚性分流”转向“柔性分流”。各地应从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出发,在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比例方面不搞一刀切。有条件的省市可开展高中后“普职”分流,将分流的重心上移,将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主体。二是淡化普职的区别,模糊分流的概念,从“普职二轨分流”转向高中阶段教育多类型发展,打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转换通道。强化综合高中教育,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通发展。在普通高中课程之外,可开设职业应用类课程并制定相应课程标准、毕业要求和考试制度,为高中阶段所有学生提供学习普通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课程。在此基础上,实现中职与普通高中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双向流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在中职和普高之间及时调整转换。鼓励普通高校将职业应用类课程学习纳入招生要求。以此全面提高我国高中阶段毕业生的科学知识水平和基本职业技能素养。三是畅通中高职升学渠道,加快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完善上升通道,扩大职教本科在国家本科教育中的招生比例,在本科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应大幅度增加对中职学生的招生指标。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建议“职教高考”全国统一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建议,加快制订并推行全国统一“职教高考”制度实施方案。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从目前各省推进高职分类考试的实践情况来看,各地的运行机制、考核内容和招生方式还很不平衡,职业教育专门性考试制度的类型特征还不够彰显,社会对‘职教高考’的认知与认可还未形成共识。”调研中,葛道凯发现,“职教高考”在多样性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现实困境。究其原因,葛道凯分析,当前,“职教高考”的类型定位、改革内容和评判标准都不够明确。受到招生考试体制机制的影响,当前各省正在实施的高职分类考试在类型特点的表现上还不够,与普通高考同等地位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其次,“职教高考”制度的核心是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但由于中等职业教育招收的学生文化素质基础不平衡,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水平差异较大,加之技能型考试的专业分类众多,考试内容难免复杂。此外,我国高职分类考试包括春季高考、单独招考、自主招生、中高职衔接、注册入学、免试申请入学等多种方式,招考种类较多,却没有统一的招录标准。“为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使中职毕业生具有多样的教育选择和畅通的学业提升通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迫切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职教高考’制度。”葛道凯建议,应出台国家“职教高考”实施意见,在梳理总结各省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就“职教高考”出台政策性文件,为推进全国“职教高考”的改革定标、定向、定心,并以此为统领,指导各省开展省级“职教高考”制度改革试点,构建“国家统筹+省级推进”模式,有效推进“职教高考”制度。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副主任甘华田建议取消中考,实行十年义务教育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副主任甘华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缓解“教育焦虑”的根本是要从教育制度上来改革,建议将小学六年制压缩至五年,初中不变,高中三年压缩至两年,并取消中考,实行十年义务教育。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胡卫建议设立“综合高中”和“新型高考”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分流”,被很多家长看作是“分层”,加剧了中考竞争。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胡卫建议,加快建设综合性高中,推进普职融合发展,同时为有技能特长的高中生设立“新高考”,把高技能人才选拔出来。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建议普通高中入学率升至80%针对当前社会备受关注的普高分流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建议,从我国产业人才实际需求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实际出发,建议稳步提升普通高中入学率,通过3~5年的时间将普通高中入学率由2020年的约53%提升至80%,形成“以学历教育为根基”的产业基础人才池,不仅满足现代产业对技术工人的更高要求,也能直接减少家长对子女升学的焦虑,防止“内卷”。针对提升普通高中入学率,李燕提出三大建议,包括:第一,建立合理的财政投入机制,落实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普通高中投入机制;第二,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课程选择、升学就业的指导,推进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改变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素质水平的倾向,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发挥评价正确的育人导向作用;第三,发展高水平职业教育,在高中教育的基础上,提升技校培训的层次,打造以实践导向的“高端培训”,将职业教育培训定位为打造高端、专业人才的渠道。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阮诗玮建议缩短基础教育学制,取消中考普职分流第一,建立“长贯通、缓分流”的义务教育学制。调整基础教育学制,将12年制改为10年制,并实行10年义务教育。即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3年。相应地,取消中考,初中毕业后直接接受高中阶段义务教育,彻底解决初中毕业后普职分流带来的社会焦虑和教育“内卷”等问题,形成小学、初中、高中的贯通办学体制,并探索推行相应的一贯制学校建设。与此同时,取消超级中学、示范性中学等建设项目,鼓励集团办学等基于多所学校水平整体提升的办学实践探索,实现基础教育全民覆盖和优质均衡发展。第二,探索“纵衔接、横畅通”的普职融通机制。将直接面向就业的职业教育上移至高等教育阶段,把通识性职业内容融入义务教育各学段,将现行中职学校、技工学校通过并、转、升等方式转设为普通高中或升格为高职。对于保留下来的、具有悠久历史、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的中等职业学校,实行“中高本”一体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此同时,探索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学生互转机制,探索高等教育阶段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学分互认和学历转认机制,促进普职教育融合发展。

阅读全文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社常务副主任胡卫:挺起职业教育的脊梁,让学生享受和普通毕业生一样的待遇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拟于3月7日(星期一)8:05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主任胡卫接受媒体采访 。 今年,世界技能大赛、技能大会、世界技能博览会将齐聚上海,职业教育将迎来难得的发展契机。然而,大有可为的职业教育,为什么“想说爱你不容易”?原因在于职业教育被长期污名化,被认为是“失败者的教育”。尤其是中考以后的普职分流,被认为是按照成绩所进行的“普职分层”,引发的焦虑加剧了应试竞争,影响了“双减”目标的落实。上世纪90年代初我到日本出差,商店里很难找到一件像样的“中国制造”,今天你到任何国家,看到的几乎都是“中国制造”。中国崛起,大国工匠支撑中国制造,创造中国品牌,因此,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教育。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必须要摆脱狭窄的技术和技术上狭窄的困境,既要教“做人”,也要教“做事”;既要学文化,也要学技术。让学生既有学头、又有盼头、还有奔头。我所工作的上海中华职教社的创始人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就是让人能够“求知”和“求能”,进而安居乐业、敬业乐群,并能有所创造发明,造福于社会和人类。挺起职业教育的“脊梁”,当务之急,就是要破除体制障碍。一是横向要融通,实现职业教育、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的横向贯通,为学生发展搭建平台;二是纵向要畅通,要打通“断头路”,畅通职业的升学渠道。此外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很重要的是要使职教毕业生在就业、落户、薪酬待遇等方面能够享受和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的待遇,以此来扭转我们对职业教育的认知,缓解家长的焦虑。今天,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砥砺意志和品格将伴随人的一生。职业教育将会成为学校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我们要唱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主旋律,让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倍受尊崇,使三百六十行人才辈出,星光璀璨。发展职业教育,代表委员还有哪些精彩观点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需要对已经升格或合并的职业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要支持升格,做强存量、做优增量,让职业本科教育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处理好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职业专科的关系,处理好守正与创新、当下与长远、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也是发展职业本科的着力点。一方面,要坚持德技并修、育训结合,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要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方向,以培养高阶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具有复杂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审辩式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专家型技术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要坚持服务至上、技术创新,增强服务行业企业能力。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在全面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职业院校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质、复合型校长的引领。建议按照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设立3—4个国家级职业院校校长培训中心;构建完善的职业院校校长培训体系和质量评价标准。设置任职资格培训、骨干校长培训、卓越校长培训等层次化的培训体系。要构建完善的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分层分类课程体系,围绕职业院校校长能力结构要求,从校长专业履职维度、素养要求维度,动态构建培训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模块化。

阅读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关键词”,代表委员这样热议 | 两会@教育

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的教育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在两会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关键词:立德树人报告原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代表委员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安市教育局局长皇甫立同我们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加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家国情怀在学生内心深处扎根。要完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工作体系,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家校育人共同体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陈晓红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要构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格局,引导教师打造“经典红课”和系列慕课,引导高校建立本科、研究生及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完整培养链条,使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发展全过程。关键词:优质均衡报告原声: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代表委员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可以使边远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得到极大改善。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通过建立“城帮乡,全覆盖”的城乡“校联体”教育网络,着力提高乡村优质教育覆盖面,提升乡村学校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资源的规划布局应改变静态的地理思维,注重与人口流动的匹配性,资源配置要形成动态。建议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分配制度,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经费的义务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关键词:教师工资待遇报告原声: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代表委员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教师尤立增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这是“强基固本”之策。各级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优化财政投入结构,把改善与提高教师待遇作为教育财政投入的重点战略,优先保障对义务教育教师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教师的工资投入。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综合性大学可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走“小而精”的路子,也可以和当地师范大学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地方师范院校要提升培养精准度,按需培养,补齐基础教育师资短板,缓解乡村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为乡村教育振兴输送大批优秀的师资。关键词:减负报告原声: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代表委员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落实“双减”,需综合施策,持续用力。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治标”已取得重要进展。下一步,还需在“治本”上下功夫,着力强化校内教育,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发挥好考试评价的引领作用,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的统筹,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晓进建议同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与“双减”政策落地,提升教育健康发展内驱力。同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和校内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夯实教育教学主阵地。同步推进政策配套与工作开展,做好安全与保障工作,统筹部署落实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关键词:学前教育报告原声: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代表委员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教育厅副总督学杨善竑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应是“普及普惠安全优质”,这就要进一步压实政府责任。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影响着学前教师队伍稳定性,是困扰学前教育的瓶颈,同时我们也期待学前教育法的正式出台。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当前,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十分必要和紧迫。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上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一方面拓展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方式,鼓励不同主体通过多种形式办园,以增加有效供给,缓解普惠性资源不足问题;另一方面调整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结构,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覆盖面,多为老百姓提供“离家近一点、价格低一点、质量好一点”的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关键词:县域普通高中报告原声: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代表委员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龙川县田家炳中学校长李舒强政府部门应在教育投入上向县中倾斜;从政策导向上下功夫,如“双一流”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指标,实施指标到县;切实加强招生计划和录取过程管理,落实高中阶段县域内招生,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严防“掐尖”现象;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提升学校的自主管理权。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必须严格控制“野蛮招生”,包括“掐尖”招生、跨区域招生,卡住招生的关键点。省级人民政府和地市一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担当起责任,严格普通高中招生管理,严禁高中阶段跨地市招生,以重振县中教育;对高中跨地市招生问题突出的省份,要进行教育生态治理问责。关键词: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和民办教育报告原声: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代表委员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石门县雁池乡苏市完小校长王怀军为了促进县域特殊教育更好发展,建议加大对县域特殊教育学校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的配套设施,对残疾适龄儿童青少年实现“应入尽入”。逐步增加县域特校教师的编制数,规范送教上门工作,进一步筛选送教对象,真正让送教上门有实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应该以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为目标,从两方面对民办教育进行规范:一是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民办学校应加强党的建设,遵守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政策规定,推进自律管理,实现规范发展、安全发展基础上的健康发展。二是规范地方政府管理行为。地方政府部门应按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准确、完整、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稳慎,精准施策。关键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报告原声: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代表委员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中心校校长梅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国家统编教材就是我们学习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工具,只有沟通才能让各民族相互包容、相互欣赏,才能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少数民族孩子们走向世界,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海霞普通话水平测试覆盖群体规模较大,而且参与测试的人群或将通过新闻、文艺影视作品等发声,或教书育人、肩负立德树人使命,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负有重要的舆论引导责任。应特别重视考试大纲的科学性、导向的正确性、内容的贴近性,在朗读备选材料中增加中国故事的比重很有必要。关键词:职业教育报告原声: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代表委员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作为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代表,我一定要把政府工作报告中“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的精神贯彻好、落实好,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关键在人才,不仅需要研究型人才,也需要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要坚持以产业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围绕高端装备、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产业,深化产教融合,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职教联盟、行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关键词:高等教育报告原声: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代表委员声音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中西部高校占全国高校总数的半数之多,是中西部全面振兴的战略内生力量。没有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全面振兴,就无法全面缩小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就无法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成效转化为区域经济的支撑能力,走出一条立足地方、扎根地方、服务地方,具有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的特色发展之路。全国政协委员、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兰州大学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和急需专业人才培养,强化实施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计划,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基础学科优势,依托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聚焦“卡脖子”关键技术,加强“有组织的科研”,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源源不断的战略性、稀缺性优秀人才。关键词:高校招生报告原声: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代表委员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长期以来,我国中西部及农村地区高等教育基础差、底子薄、欠账多,千万学子对“上好大学”,尤其是“在家门口上好大学”充满了热切期盼。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这是促进教育公平、让教育更好惠及全民的重要举措,必将为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高校要主动与中西部地区“结对子”,本科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开设适应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具有行业特色的学科专业,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要实现招生专业全覆盖,加大研究生支教团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指标支持力度,鼓励更多毕业生到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就业创业。关键词:协同育人报告原声: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代表委员声音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学生的成长与培养,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底色,学校教育是核心、是主体,社会教育是保障、是环境。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急需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特别是“双减”政策落实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向同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向未来!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职业教育是跨界培养人才的过程,首先需要产业行业的大力支持与协同。同时,要消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固有偏见,让学生家长愿意选择职业教育,还需要从家庭层面进行发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让职业教育“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才能办出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阅读全文
速递!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教育划重点: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两会@教育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回顾了2021年工作,介绍了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政府工作报告为教育划了哪些重点?  2022年工作任务  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在“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部分—— >>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  2021年工作回顾  >>教育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落实,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提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3700多万学生受益。>>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超额完成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额度增加4000元,惠及500多万在校生。

阅读全文
高校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位大学书记、校长这么说 | 两会@教育·热议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两会上,高校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一起来听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代表、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委员、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委员怎么说——立德树人,把握正确办学方向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高校要做到学史明理,必须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并把这些思想认识融入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一是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定政治方向,强化政治建设,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阐释宣讲传播,强化师生思想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主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不断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智慧和力量。与时代同频共振,构建大思政格局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高校要善于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与时代同频共振,构建“大思政课”格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中国共产党100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都是大思政课的生动教材。学校挖掘感人抗疫事迹作为鲜活素材,创作完成优秀抗疫纪实作品;开设战疫系列云端大“思政课”,邀请援鄂医疗队成员做客学校励志讲坛;通过多个新媒体平台的同步直播,让广大学生走近战疫第一线,思考当代青年学子应有的担当与作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统筹推进,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伟大实践,为讲好思政课提供了许多感人、说服力强的事例。学校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程,编演成了原创经典话剧《钱学森》《清贫的牡丹》等,在国内巡演了17轮50余场,观众累计超过6万余人次,让青年学子通过沉浸式大思政课,努力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大先生”,塑造学生品格全国政协委员、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通过学习百年党史,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切实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做“崇尚大德”的典范。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深刻感悟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崇高大德,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擦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底色,引导广大教师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做“崇尚公德”的典范。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深刻感悟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品德,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做“崇尚私德”的典范。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深刻感悟老一辈革命家崇高的革命风范、道德品质以及精神境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鼓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