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告为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为,有效防范培训质量不高、价格肆意上涨、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保护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业发展,现就有关事宜公告如下:一、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保持公益属性,遵循教育规律,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努力提升培训质量,确保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与培训对象的年龄状况、身心特点、认知水平相适应。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培训材料编写研发、审核、选用使用及人员资质审查等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工作职责、标准、流程以及责任追究办法。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严格落实国家以及行业规定的场地、设施、消防等安全风险防范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自查,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五、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遵循公平、合法、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培训收费项目和标准。培训收费应当实行明码标价,培训内容、培训时长、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信息应当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六、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严格履行合同义务,规范自身收费行为。禁止以虚构原价、虚假折扣、虚假宣传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禁止任何形式的价格欺诈行为。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须全部进入本机构收费专用账户。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不得使用培训贷方式缴纳培训费用。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八、行业组织应当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引导培训机构合理定价,规范校外培训服务,不得以非学科类培训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和行业形象。九、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教育、市场监管、发展改革等部门申诉、举报。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于消费者提出的合理诉求应当积极予以解决。十、各地教育、发展改革、市场监管等部门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市场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市场变化情况,加强监管,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依法严厉查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公开曝光情节严重的典型案例。十一、本公告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依职责解释。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2022年3月3日
阅读全文总体要求: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迎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贯穿全年工作的主线,按照“质量党建、精准思政、积极维稳、系统推进”的总体思路,全面推动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一、精心组织实施高校师生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专项行动1. 夯实思想理论根基。指导高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经验,筹备召开第28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中央党校举办全国公办本科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提高政治能力专题培训班。深化“领导干部上讲台”“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等工作,广泛开展理论宣讲、专题培训、热点解读。2. 深化巡视整改成果。持续抓好中央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确保需要长期推进的整改任务落地落实。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完善高校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健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联系机制,实现部党组联系点对各地和任务较重高校的全覆盖。做好与驻部纪检监察组、相关司局的配合联动,加强对中管高校巡视整改工作的指导和督促。3. 全力营造浓厚氛围。组织开展2022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指导高校围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旋律,开展“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青春奋斗”为重点,会同相关部门开展高校师生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全国巡讲。分阶段开展“我们这十年”重温寻访、“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社会实践、“青春告白祖国”等工作。统筹做好党的二十大重要保障期教育系统安保维稳工作。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严防有关错误思潮在校园传播。4. 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第一时间组织开展高校师生“校园巡讲、网络巡礼”活动。以“奋进担当”为重点,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时代楷模、英雄模范、最美人物和优秀学生代表等组成宣讲团,开展线上微宣讲接力和线下巡讲。加强青春使命教育,开展“党的二十大与我的人生路”专题研学。二、深入构建高质量的高校党建工作体系5. 健全高校党建工作运行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落实情况专项调研检查,“七一”前集中宣传典型做法,推动健全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指导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培育创建单位做好第一年建设期相关工作,巩固深化前两批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工作成果。6. 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推动《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有关要求在高校各级党组织落地见效。组织实施院系党组织书记政治能力提升、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质量攻坚、大学生党支部书记骨干培养等专项计划,部省联动开展相关群体全覆盖培训。开展百名院系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笔谈、大学生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能力展示等活动。7. 加强高校党建重点难点问题攻关。指导各地各高校积极探索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路径,及时总结推广“一融双高”有益经验。强化高校党建工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进一步推动破解低年级大学生党员发展等难题。专项检查民办学校党组织隶属关系调整、落实党建工作进章程等情况。点对点督促推动高校配齐“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提升队伍能力和工作质量。三、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8. 谋划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总结推广“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开展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3年任务台账落实情况督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经验固化转化。围绕理论武装精准化供给、育人资源全方位开发利用、校园文化育人模块开发、网络产品精准推送、党政军企育人共同体建设等构建育人理念落实机制。围绕理论宣传阐释、实践载体拓展、文化产品供给、网络渠道融合、校外资源协作等构建优质供给牵引机制。推动形成协同联动的组织保障体系,构建育人力量聚合机制。9. 提升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指导高校党委拧紧院系党组织和教师党支部责任链条,抓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各项制度落实,做到理论武装制度化、国情教育系统化、谈心谈话常态化、联系服务具体化。推动高校党委发挥组织优势、创新机制方法,探索形成党建引领“大先生”涵养的生态和氛围。指导高校加强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做好高知识群体党员发展工作。总结推广一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法和青年教师党员发展教育培训工作案例。10. 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中国大学生在线、易班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为牵引,建设网络宣传引导矩阵,加强校级新媒体平台和资源建设专项指导。开展200个高校思政类网络公众号建设成效评估,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专题培训。办好“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11. 精细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督促高校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场地、经费等政策要求。结合心理健康教育重要节点,开展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和压力分类疏解等专项行动。强化案例挖掘和数据建模,探索建立精准服务平台。指导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开展业务攻关和专业指导。12. 全面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加强对试点高校的指导督促,充分发挥交流展示“云平台”作用,开展学生社区党建引领、宿舍文化、朋辈互助、优良学风等主题宣传展示活动,适时召开工作推进现场会,争取实现对1000所左右高校的覆盖,常态化机制化打造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四、持续加强高校统一战线工作13. 调研推动高校统战工作。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开展高校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调研检查和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和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专题调研。针对2016年高校统战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全方位调研。14. 加强涉民族宗教有关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抓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在高校领域的贯彻落实。指导高校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15. 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开展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活动,把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加强对高校知识分子“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典型事迹的宣传推广。五、切实维护高校政治安全和校园稳定16. 提升高校稳定风险研判防范能力。(略)17. 维护和塑造高校政治安全。(略)18. 持续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巩固深化校园安全专项整顿工作成果,健全完善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线上课堂、知识竞答、教学能力展示等活动。六、系统强化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战略支撑19. 打造大数据赋能创新矩阵。建设高校党建工作基础数据平台,加强整体性、趋势性、动态性统计分析。探索建立全国高校心理健康大数据动态分析与会商指导平台。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日常管理和能力提升大数据赋能中心,加强日常工作和优秀案例挖掘转化。20. 促进骨干队伍建设提质增效。统筹做好高校组织、宣传、统战、学工、保卫等部门负责人和院系党组织书记、青年教师新党员、组织员、民办高校党组织书记等队伍的专题培训和日常指导。专项督促未按标准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或用劳务派遣、人事代理等方式聘用辅导员的高校做好整改。开展“最美高校辅导员”推选展示活动。举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示范培训班。实施“全国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导航计划”,强化基础性建设、提升性扶持和示范性激励。继续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辅导员专业学位攻读计划。办好第九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21. 强化工作研究力量建设。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建设总结评估和下一周期谋划部署等工作。指导民办高校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强化研究阐释、经验共享、研修培训。加强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宣传工作研究分会、统战工作研究分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和全国党建研究会高校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七、深化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22. 强化政治司局建设。有效提升政治能力、谋划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精细化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指示批示精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部党组工作要求。坚持定期理论学习制度,抓好司领导班子集体学习,办好青年干部读书班,建立司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制度,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履行好“一岗双责”。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一严到底纠治“四风”。规范办文办事办会流程,精简会议、文件,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落实统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要求,完成好对口联系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具体任务。
阅读全文关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0年度部分立项课题评审通过名单(第一批次)公示的通知职教学会秘〔2022〕8号相关课题负责人:根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关于开展2020年度相关立项课题结项的通知》(职教学会秘〔2021〕70号),学会于2022年1月8日组织有关专家对39份结项申请鉴定书开展了评审工作。经评审,现将第一批通过评审名单(详见附件)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2年3月2日至3月8日。公示期内若有异议,请以书面或电子邮件方式向学会反映,并提供相应证明,以便调查核实。反映人须如实提供本人真实姓名、联系电话,对匿名、冒名或超出公示期限提出的异议原则上不予受理。名单如发现有笔误的,请及时与我会联系告知。联系电话:(010)58556175;电子邮箱:zjxh2002@163.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座1909室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邮政编码:100020附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0年度部分立项课题评审通过名单(第一批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秘书处2022年3月2日
阅读全文3月2日,教育部党组召开2022年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视频会,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总结回顾2021年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部署安排2022年重点任务。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教育部纪检监察组组长、部党组成员吴道槐出席会议并讲话,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田学军主持会议,全体部党组成员出席会议。教育系统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上来会议指出,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成功实践,深刻阐述了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的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对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作出战略部署。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上来。要深刻感悟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成就,切实增强捍卫“两个确立”的坚定和自觉;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切实增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意志和决心;要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复杂形势,切实增强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要深刻把握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重要部署,切实增强担当作为的主动精神。2022年要坚持不懈把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对教育事业的引领保障作用会议指出,过去的一年,教育系统不断强化政治建设统领,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扎实推进中央巡视整改,持续优化教育政治生态,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强化严的氛围,为“十四五”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坚强保证。会议要求,2022年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纪委历次全会精神,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坚持不懈把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对教育事业的引领保障作用,在迎接和开好党的二十大中作出应有的贡献。一要聚焦强化政治引领,把迎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作为全年工作主线,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二要聚焦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健全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体制机制,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抓好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三要聚焦严守安全底线,守好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四要聚焦“三不”一体推进,纠树并举深化作风建设,严格精准监督执纪问责,压实压紧管党治党责任。五要聚焦健全监督体系,切实加强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推动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坚定稳妥推进直属系统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会议对做好直属系统纪检监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清醒认识当前直属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抓紧政治监督这个首要职责,抓牢“三不”一体推进这个重要方略,抓深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这个关键切口,抓实监督体系融入教育治理体系这个有效途径,抓严加强自身建设这个履职保障,坚定稳妥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会议在教育部机关设主会场,在各省(区、市)教育部门、直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直属机关各单位设立183个分会场。部直属机关党委委员、纪委委员,部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驻部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级教育部门、直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直属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机关各司局和驻部纪检监察组处级以上干部共计5700余人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阅读全文陕西师范大学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不断提升思政育人水平,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学校党委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全国重点马院培育单位”建设契机,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摆在学校事业发展突出战略位置,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推进马院重点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和实施“加强马院重点建设方案”“马院‘一院一策’改革实施方案和队伍建设方案”“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办法”“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发放办法”等系列文件,不断完善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政策体系和组织体系。加强条件保障,每年投入经费不低于800万元,为马院新增办公面积1400多平方米,使马院整体办公面积增加到近5000平方米,并为新增面积配套500万元的专项标准化建设经费。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紧抓主责主业,提升铸魂育人水平。学校党委紧紧围绕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制定实施“思政课创新提升计划”,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多名思政课教师荣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等比赛奖项。建设《“四史”学习教育理论讲座》《中国共产党百年史》《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中华传统文化导论》等特色化课程群,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国家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1门。承担和参与“马工程”重点教材和配套用书编写任务,承担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加强“四史”教育与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建设研究》。不断加强思政课建设特色凝练。注重内涵发展,强化学科引领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先发展、重点培育,大力引进有关专家和人才,形成77人的专任教师队伍,新增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人,“马工程”教材编写专家3人。大力构筑平台载体,新增“陕西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延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等4个科研平台,累计新获批国家社科项目10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一般项目15项。大力提升服务社会水平,紧密围绕党和国家战略需要及时开展课题研究和咨政服务,发表系列理论文章;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多名思政课教师参加省委、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累计宣讲百余场,覆盖人数超万人。着眼共同发展,做好对口帮扶工作。积极推进对口援助工作,与新疆、青海、海南的受援高校马院建立稳定的帮扶合作关系。发起成立由西部28所高校组成的“西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联盟”“马克思主义学院论坛”等合作平台,召开以“百年辉煌与高质量思政课教学建设”为主题的集体备课活动,着力构建区域高校马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体推进的发展格局,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源源不断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备人才。
阅读全文华东师范大学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决策部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强化机制保障、课程建设、实践育人、以赛促创等,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创新创业保障体系。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推进“课程—实践—竞赛—平台”全过程管理服务。重点打造“五创”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在10个学院建立教育、智能、文创、健康等特色鲜明的创客空间,先后入驻学生创业企业126家、创业团队323个。以智能教育、生命健康、文化创意为特色,积极推动30个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打造基于科学测评的学生成长与项目发展全过程跟踪信息系统,将“能力测评—教学模块—竞赛培育—项目管理—资源对接”等融入平台,全方位评测大学生能力与素质,助力创新创业项目发展。创建“学校—学部—院系”扶持“双创”的教师绩效激励和学生奖励体系,推动形成学部、院系各具特色的“双创”育人模式。设立3300余万元的“大学生科创基金”和“创智汇创业基金”,建设“双创”场地6300平方米。 强化课程建设,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将课程思政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把思维训练、能力培养、价值塑造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立项建设35门创新创业课程,探索构建“通识课程+特色课程+专创融合+拓展课程”进阶式“双创”课程体系。重点建设《创新思维训练》《创新创业竞赛与实践》等7门通识课,实现本科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全覆盖。建设体现师范特色的《教师教育与创新创业》《创业者人格教育》等课程,厚植学生敢闯会创的本领能力及家国情怀。不断推进《高端软件创新创业》《生命科学领域创新创业基础与实践》等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推动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注重《创业沙盘模拟》《创新创业实战》等拓展课程建设,连接课堂内外、助力项目孵化。注重教学模式创新,建立“企业家+教师”共同授课、“校内课堂+校外实践”联动推进、“线上学习+线下学习”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以团队合作、案例教学、同学互动、翻转课堂为主的创新授课方式,推动课程由知识讲授型向演示体验、探索训练、任务驱动和实践创造型发展。注重教材建设,组织编写2本“双创”教材,建设60余个教学资源案例集。“五个一百相互支撑,培养未来教育引领者”专创融合实践育人模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多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上海市重点课程。 强化实践育人,搭建创新创业实训平台。深入实施国家级、市级、校级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系,秉持“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推行“单轮运行、多级遴选”的项目运行机制,采用校院两级管理机制,推动实现创新创业训练及活动全覆盖。每年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周,通过创新创业成果展、本科生创新创业学术论坛、研究生科研创新学术论坛、国家级赛事参赛经验总结交流会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示交流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打造“时代极客、师大创造”校园主题日、“创意集市”学生科创作品展、“大咖教你做科创”慕课等科创品牌项目,为师生搭建展示各领域前沿理论和最新技术的交流平台。与地方政府开展深度合作,建设教育振兴“双创”基地8个,开展教育振兴等公益创业项目1200余个。牵头成立师范大学“双创”联盟,构建“大学—社区—中小学”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大中学生“红色筑梦”系列“双创”实践活动参与学校100余所,推动大中小“双创”教育协同发展。近10年来,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490个、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619个、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543个。 强化以赛促创,推动“双创”成果转化应用。坚持赛创融合、以赛促创,连续7年举办学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承办“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赛等重大赛事,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全国金奖8项、银奖7项、铜奖11项。以学科竞赛促进学生科创团队建设,形成重点、一般两档支持的三级(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学科竞赛体系,共有重点类赛事72项、一般类赛事78项,通过每年发布重要学科竞赛与学术活动清单,引导更多学生参与高水平、高质量竞赛和各类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连续28年举办“大夏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近6年来,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累计获得36个奖项。聘任校内外知名创新创业导师106位,定期对重点项目强化跟踪、训练、辅导、培育,助力学生“双创”项目茁壮成长。打造环华东师大科创带、智能教育科创园,推动产教融合、校地合作,推动优质项目落地生根。学校入选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上海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