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资讯

本科不少于32学时!该省明确必修这门课

近日,福建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计划在省内所有大中小学新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根据方案,高等学校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劳动。此外,普通高等学校结合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开设实践体验性劳动教育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为了上好这门新设立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福建省内所有大中小学将设立劳动周或劳动月。方案要求,学校和有关单位要研究建立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衡量学生劳动素养,以此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方案要求各地统筹上级补助资金和地方财力,加大对劳动教育的投入保障,同时完善学校建设标准,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劳动教育基地。

阅读全文
山东省教育厅:夯实基础 提质培优 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和适应性

山东省现有中职学校397所,教职工8.9万人,在校生118.3万人。近年来,在教育部的科学指导下,我们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供给、夯实办学基础,推动解决中等职业教育的弱点痛点堵点,切实让学校强起来,让学生升学就业“双渠道”通起来,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持续提升。2021年,全省中考有2.95万名超过当地普高线的学生主动选择中职教育,1.7万名普高在校生转入中职学校,“职校招收低分生”难题进一步破解,用工企业对中职毕业生满意度达到96.07%,中等职业教育初步实现从“无门槛追求数量”到“有选择以质定量”,吸引力和适应性不断增强,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越来越相契合、越来越相适应。山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邓云锋介绍山东省增强中职教育吸引力和适应性有关工作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一、把职业学校办好,让老百姓的孩子喜欢来、愿意来。一是持续加大投入,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推动所有中职学校达到合格标准的基础上,实施省级规范化、示范性及优质特色学校建设工程,近年来各级投入330多亿元建设296个中职品牌专业和208所省规范化、示范性及优质特色学校,占全省中职学校总数的52.4%。其中65所国家中职示范校,数量居全国第一。在完成上述工程后,2021年又启动了100所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和300个特色化专业建设,按照每所高水平学校1500万元、每个特色化专业300万元给予支持,预计总投资近90亿元。二是优化师资队伍,能工巧匠走进校园。允许教职工编制总额的20%,由职业院校自主聘用专业兼职教师,对高技能人才可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考察招聘,全省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60%,让广大教师以扎实的实操能力教给学生胜任岗位的真本事。实施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青年技能名师建设计划,培育职业教育教学名师500名。改革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用灵活的薪酬政策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三是提升治理水平,育人环境越来越好。实施职业学校治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出台《职业院校基本办学规范》,面向社会公布省市县校规范办学监督投诉电话和网址,加快推动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二、把教学质量抓好,让孩子们学到真本事、练成真本领。一是科学设计课程体系,让学生喜欢学、愿意学。坚持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为不同禀赋和兴趣的学生创造多样化的成才路径,为青少年打开成功的大门。近年来省级投入9500万元,以能力递进为主线,开发100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一体化设计102个中职与高职、中职与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资源纳入教材,参与的行业企业近6000家,基本形成既分层分类、又系统衔接,覆盖各主干专业的课程体系。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让学生学得会、练得好。尊重职教学生学习特点,推广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方式,注重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文素养、职业精神与技能提升并重,引导学生德技并修、敬业乐群,夯实入职入行道路。2018年,平度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是我国首个中职学校获得该奖项。三是让“行家”指导教学,把先进理念和技术教给学生。联合行业部门,组织行业企业名家、职教专家,成立23个省级教指委,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开展订单培养,将企业先进的生产、服务、运营、技术体系转化为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三、把发展路径建好,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一方面,打通学生学业晋升渠道。致力于给各类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成才路径、发展的希望和公平的机会,完善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初步搭建起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2012年,在全国率先建立“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教高考制度,职教高考报名人数由当时的不到4万人增加到目前的20.9万人。大力发展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数量由“十三五”初期的551个增加到目前的1600个,年招生规模由不到6万人增加到13万多人。全省中职学生升学深造比例超过70%,为山东新增劳动力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着力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认定310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支持学校与知名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建立校企对话制度,校企合作“一头冷、一头热”问题初步解决,全省中职校均合作企业14家。学生升学有渠道、就业有优势,有力提升了职业教育吸引力。下一步,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继续以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抓手,锐意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着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阅读全文
教育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1〕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高〔2012〕9号),我部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对各地各高校向我部申请备案的专业予以备案;并根据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结果,确定了同意设置的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现将备案和审批结果予以公布(见附件1),并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更新(见附件2)。请你们加强对新设专业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附件:1.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教育部2021年12月10日

阅读全文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公布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关培育建设项目入选名单的通知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公布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关培育建设项目入选名单的通知教思政司函〔202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启动2022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关培育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司函〔2021〕8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经组织推荐、资格审核、专家遴选、结果公示等程序,遴选产生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入选名单(见附件1、2、3、4)。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认真培育建设。各项目所在高校要按照《通知》所列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完善优化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成果转化推广等工作,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二、加强管理考核。坚持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加强培育建设工作管理考核。各项目所在高校应于2023年2月底前,提交年度工作总结和成果报告。教育部组织对各项目培育建设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各项目所在高校应于2024年2月底前,提交工作总结报告。教育部对各项目开展验收工作,公布结项结果。各项目高校所在属地省级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党委,要加强工作指导,落实必要保障,推广建设成果,确保建设实效。  三、严格经费管理。建设周期内,教育部将按照精品项目10万元/项、中青年骨干20万元/人的标准,一次性拨付工作经费。文库经费将划拨人民出版社。相关项目经费将于2022年4月底划拨(见附件5)。各项目所在高校要严格执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教财〔2018〕13号)及有关财务管理规定,专款专用、规范高效、合理使用工作经费。  四、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教育部思政司:刘广乐,010-66092064;王磊,010-66096328;传真:010-66097110;电子邮箱:szc@moe.edu.cn。  附件:1.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名单   2.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名单     3.2022年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名单    4.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名单    5.经费划拨方式说明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2022年2月23日

阅读全文
2021年度基础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示范案例公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中央历次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总结推广地方和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经验做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加快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基础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的评审工作,共有66个区域和44个学校被评为示范案例。  这些示范案例展现了近年来各地各校在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与应用、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智能化工具平台建设与应用的创新成果,突出了信息技术在智慧课堂、空中课堂、作业辅导、课后服务、教师研修、综合评价等具体教育教学场景的融合应用,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支持智能化、数字化、精准化、个性化教与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凸显了信息化在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推进教育公平、助力教育治理、提高教育质量中的重要成效。其中,区域示范案例覆盖了省、市、县三级,主要集中在“加强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区域教育治理水平”“注重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学校示范案例内容主要涉及信息技术在校本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习支持、综合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示范案例都是区域和学校从实际需求出发,探索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教育教学有关领域、阶段、环节遇到的突出问题,具有融合性、实效性、创新性。教育部将进一步推广示范案例,加强应用指导,充分利用信息化服务学生学习、服务教师改进教学、服务优质资源共享,服务教育治理现代化,推动更多地区和学校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创新融合发展之路。  2021年度基础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案例名单

阅读全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 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 建各高等学校,2018—2022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有关部署,加快虚拟教研 室建设,经各地各高校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 专家综合评议,我部按相关工作程序确定了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 试点名单。现予以公布(名单见附件),并将试点建设事项通知 如下。 一、建设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探索建设新型基层教学组织,打造教师教学 发展共同体和质量文化,引导教师回归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建设任务请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认真落实相关文件要求,以课程(群)教学、专业建设、教学研究改革等为主题开展多元探索,重点推进以下建设任务。 创新教研形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探索突破时空限制、高效便捷、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师教研模式,形成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范式。 加强教学研究。推动教师加强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提升教学研究的意识,凝练和推广研究成果。 共建优质资源。虚拟教研室成员在充分研究交流的基础上, 协同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知识图谱、教学视频、电子课件、习题试题、教学案例、实验项目、实训项目、数据集等资源,形成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库。 开展教师培训。开展常态化教师培训,发挥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成熟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实施方案,促进一线教师教学发展。 三、质量监测请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加强管理和质量监测,完善持续改进机制。做好安全防控工作。请各教研室所在高校和教研室负责人切实担负起管理职责,在虚拟教研室运行过程中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和信息安全防控工作。建立进展报告制度。建立虚拟教研室建设进展年度报告制度,请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根据要求报送建设进展、建设成效等信息,根据质量监测信息推动持续改进。构建交流共享机制。我部将委托虚拟教研室建设专家组组织相关线上、线下活动,促进经验交流互鉴和资源共建共享。四、建设平台与技术支持请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通过“虚拟教研室平台”(含 PC 端、移动端)开展建设。可通过高等学校虚拟教研室信息平台(网址:http://vtrs.hep.com.cn/)下载相关软件,查看开通建设虚拟教研室的操作指南和技术支持方案。 教育部办公厅  2022 年 2 月 15 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