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为期8天的2022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教育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为教育积极建言献策,会内会外舆论热烈交互。中国教育报刊社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全程监测,系统研判,对两会教育热点进行了总结分析。
两会教育舆情概况
(一)舆情走势与热点主题排行
监测数据显示,截至3月11日24时,两会期间与教育相关的网络文章共计307272篇/条。从舆论数据来源看,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平台两会舆论参与度最高,占比达到86.31%(见图1)。
图1:2022全国两会教育舆情走势
从热点主题排行看,“双减”、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生“减负”、家庭教育位居前五。“双减”成为今年两会最大教育热点,职业教育连续5年进入榜单前五,教师队伍建设连续5年位居榜单前三(见图2)。
图2:2022全国两会教育热点主题TOP30
(二)代表委员声音热度排行
1.将全国所有“职业技术”院校名称更改为“应用技术”院校。(全国人大代表、民进成都市委会主委杨建德,传播热度1081.18)
2.建立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继续整治校外培训。(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学校校长刘希娅,传播热度1069.78)
3.建议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独立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打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全国人大代表、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马玉霞,传播热度945.95)
4.提高职业高中育人质量,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国人大代表、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苟兴龙,传播热度419.9)
5.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培训行业监管。(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传播热度284.52)
(三)网络热门教育话题排行
监测数据显示,两会期间,共有19个教育话题进入微博热搜榜,15个教育话题进入今日头条热搜榜,10个教育话题进入百度热搜榜,10个教育话题进入知乎热搜榜。
从话题内容和观点表达看,与当前经济社会形势关联度越高的教育话题越容易引发网友关切,如“三孩”入园与高考、未成年人网游监管、中小学生艺术考级、研究生考试招生等。不同舆论群体出于自身立场和利益诉求,在部分议题和环节上意见不一,但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则普遍认可。
两会热点教育主题分析 (一)“双减”
“双减”首次进入全国两会教育热点排行榜并高居首位,中小学生“减负”、课后服务、作业管理、校外培训治理等相关主题也进入榜单前30位。两会期间,舆论关注点主要涉及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双减”之下的教师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双减”之下的教师管理等10个方面。
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是“双减”主题下热度最高的关注点,“以增促减”是家长群体的普遍期待,代表委员发声也较为集中。从各方反映看,不断推进校内教育教学提质增效、确保学生在校内高质量学习仍是推进“双减”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双减”工作不断推进落实,各方舆论认识到“治本”在于教育评价改革。有政协委员提出,应同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与“双减”政策落地,深化高考、中考改革,确保命题方向与“双减”精神相吻合,让考与学相匹配。“双减”实施后出现的部分新问题、新现象也备受关注,校外如何解决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非学科类培训涨价、家长教育焦虑情绪等问题,校内如何解决教师“更忙更累”问题,都亟待探索解决。
(二)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连续5年进入两会教育热点主题排行榜前五,今年较去年同期上升两个位次。修改后的政府工作报告增加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表述,以高质量导向解决“职教偏见”与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成为共同期盼。各方围绕产教融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职业教育经费、普职分流等11个方面展开讨论。
“十四五”时期,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对劳动者的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培养培训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现象进一步加剧,深化产教融合的迫切性凸显。两会期间,围绕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建设产教融合试点、明确产教融合政策细则的讨论较为集中。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受关注度较去年同期上升3个位次,“推动职业本科教育稳中有进”也被教育部列入2022年职业教育“五大突破”重点工作。“双高”学校升格和举办职业本科专业被认为是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主渠道。乡村振兴背景下,多方呼吁职业院校强化服务“三农”意识,充分发挥职教优势,为乡村振兴注满人才供给“蓄水池”。此外,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普职分流、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法、职教师资建设等议题也引发了较多讨论。
(三)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连续5年位居两会教育热点主题排行榜前三。今年两会期间,舆论关注点集中在教师工资待遇、教师教育与培训、乡村教师、教师编制与管理、教师“减负”等10个方面。
与去年同期一致,教师工资待遇依然是教师队伍建设主题下的最热关注点。各方对“教师工资待遇是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稳定教育队伍的重要内容”高度认可,呼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财政保障机制,严肃追查对教师工资待遇保障不到位的地方主体责任。为推动师范教育满足国家现代化进程对高层次师资的需求,代表委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定向发力,深化区域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关注点保持较高热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各方期待以政策扶持与制度保障,激励优秀青年从事乡村教师职业。“双减”背景下,解决教师编制短缺问题、减少教师非教学任务、保障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权益、实施“弹性上下班”及补充休息制度等呼声趋高。
两会教育舆情特点分析 梳理会内会外舆论可见,今年两会教育舆情特点有4个方面表现:
1.受大型体育赛事、国际局势、疫情蔓延等因素影响,今年两会教育舆情数据总量低于去年。从数据来源分布看,两会教育议题在社交媒体平台引发广泛关注,会内会外舆论交互效应明显。
2.在“双减”持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对于“双减”部分举措的认识和成效评估,尚存在较为明显的舆论分化现象。“双减”实施后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成为会内会外舆论关切重点。
3.代表委员关于“三孩”教育配套措施的建议热度居高不下,推动两会教育舆情走势达到最高峰值。由于议题涉及广泛,教育资源、养育成本、性别、婚姻、“内卷”等延伸性话题相互交织,会内会外观点碰撞激烈。
4.教育议题涉及面广、参与方多、复杂性高,如幼儿托育、普职分流、教育评价改革、家庭教育、教育焦虑等会内会外舆论高度交互的热点议题,寻求合力破解的呼声更高。
综合研判
1.舆论普遍认识到,“双减”实施以来,基础教育生态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小学生“减负”、校外培训治理、五项管理、课后服务、教师待遇保障、家庭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有了更系统的政策设计和推进落实。“双减”总体成效明显,但在校外培训长效治理、校内教学质量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深水区难题。
2.职业教育发展连续5年位居两会教育主题榜前列,今年会内会外热议普职分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产教融合等。尽管涉及职业教育的舆论分化现象仍然存在,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总体共识正在形成。在持续已久的普职分流热议中,柔性分流意见渐成主流。各级教育部门和职业院校要在舆论引导、政策落实、教育督导、职教质量提升等方面综合发力,避免社会认知分化以及地方政策制定执行出现偏差。
3.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支撑,连续5年受到两会舆论的高度重视。“双减”新形势下,中小学教育教学、教师日常工作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不少新变化。今年各方更加关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减负”、教师编制改革、教师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找准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结合点,充分激发教师群体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增进教师职业责任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4.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今年备受代表委员关注,意见建议主要涉及统一的预警和干预机制、大中小学心理健康一体化建设、将心理治疗纳入医保、加强心理健康师资建设等。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补齐精神卫生等服务短板”,契合各方呼声,建立覆盖全面、反应及时、专业可靠、应对有效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成为破解之策,需要各方协同,加快行动。
5.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成为普遍共识。今年两会舆论呼吁营造有利于公平就业的政策法律环境、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监测和服务、加强基层就业政策支持、建立大学生就业统筹联动机制。作为关联性议题,社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强劲需求也对“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舆论期盼“双一流”建设、中西部高校发展、紧缺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见真招、出成效。
6.面对疫情危机和经济下行形势,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激发教育创新活力和潜能,融入并引领“数字中国”建设,成为教育系统和全社会的共同呼声。今年年初,教育部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从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资源供给与共享、智慧教室与智慧课堂建设、评价方式改革、治理模式变革等方面系统谋划,为“十四五”教育创新发展奠定了行动框架。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尽快行动起来,加快推动教育数字化发展。
(中国教育报刊社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出品,张以瑾、邢梅、孙梦捷、孙谦、刘昊雯、张杰、黄激流撰写)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