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资讯

中等职业教育:把升学和就业当作一回事来

中等职业教育应该、有理由和必须高质量健康发展,是无需太多探讨的。当前,中职教育遇到的最大利好因素,是升学道路的不断畅通和向高层次延伸。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升学本身没有错,问题是在实施教育的时候,难免有重蹈片面追求升学率覆辙之嫌。

老百姓送子女读中职,内心的期盼可以归纳为“既想升好学,又想就好业”,鱼与熊掌得兼。这是一份真真切切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学生的升学和就业当做一个整体来对待:

就业,必须追求优质就业,必须伴随学历提升,工学真交替、大交替;升学,必须追求优质升学,始终指向促进就业,有一个好的预期在前方等待,鼓励自我突破。一句话概括:好的中职,就是让学生就业无忧文凭不愁的双满足、真发展。

这需要中职校本身从从属身份过渡到主导身份。以前是为企业输送合格员工,为高校输送合格生源,中职只要做好这一段的工作;今后要把学生生涯发展、企业用工需求、高校继续深造多方的利益统一起来,为学生、为企业、为高一级学校,量身定做各方满意的育人、用人路径。

在“双满足、真发展”的目标驱使下,中职应努力架构好学生发展的两类路径:一是“学历递升式优质就业”路径,二是“大订单式或融合创新型优质升学”路径。

谈就业,自觉捆绑学历递升。

与优质国企合作,我们推动“2+2”双高(高技能高学历)人才培养模式。如,杭州中策职业学校与杭州地铁集团合作,在高二结束后选拔学生送至高职铁路院校共同培养两年,后两年要求获得岗位操作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同时支持获得全日制自考或函授文凭,正式录用一年后报销相关费用。

与优质民营企业合作,创新推出“2+1+1”职后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如,学校与海外海集团合作主管班。高二结束后选拔,高三年段作为见习主管培养,入职一年后,经考核聘为主管或部门副经理。在高三和入职第一年期间,企业组织学历进修,获得文凭后,继续工作满一年,报销全部学习费用。

学校为杭州一些用工量大的主流企业,在金色蓝领本土化战略实施过程中,创造了多种强化职业技能、重视职业素养、突出职业认同感和企业忠诚度,先优质岗位就业,再在岗位上能力学历双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路径,实现企业和学生的双满意。

谈升学,更多捆绑订单或体现融创特色。

中职应该持续加大“3+2”和五年一贯制这类中高职衔接教育的规模。结构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衔接班一旦成为升学主力,升学的风向标就容易得到修正。中职可以做好两个发力点:第一,依托、服务强势行业优势企业办中高职衔接班。比如我们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共同与杭州市饮服集团创办了烹饪专业的五年一贯制现代学徒制班:三年毕业可以担任技术骨干培养人,五年毕业可以担任储备店长,优质平台、“丰简”自由、任君发展。第二,与认识一致的优质高职专注于联合培养“跨界融通”人才。如我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衔接的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商务英语”学生,衔接的是高职“涉外导游”专业。主要出发点是应对城市和产业发展趋势,着眼未来、布局现在,用跨界融合的人才特色,争取形成“排他性竞争优势”。而与本科一体化办学过程中,中职不能眼里仅仅是本科文凭,而应是学生、行业、产业的发展未来。学校联合浙江科技学院推出的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中职)与建筑电气智能化(本科)的融合培养;学校正与一传媒大学联系艺术与科技跨界的人才合作培养事宜。

未来职业教育要面对的不仅是岗位,更是岗位群,是不断变化的任务链,以及机器不可能胜任的人与人的交流沟通。职业教育培养跨界融合特色人才显得日益重要。中职要思考包括两个方面的跨界融合:

一方面是相邻相近相关行业专业融合。以烹饪专业为例,高素质儒厨要思考三组问题(也就是发展趋势):如何更经典更时尚?如何更健康更细分?如何更科技、更艺术? 

另一方面是有技术、会服务、懂管理的融合。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技术技能生存之基,提高质量提高效率,要学习米其林餐厅,以稳定高质量的服务顾客。大数据分析走心、个性化服务舒心,要学习海底捞,用想象不到的满意粘住顾客。研究顾客成份、消费偏好、天气、社会活动,要学习“7-11”,用一种整体性关联性思维开发顾客。

中职教育不是被动的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更不是一味的满足社会和学生的升学愿望,在当下这种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应该带有更大的组织性和引导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生涯发展观,引导企业形成良好的人才观,甚至帮助合作企业转型为教育型企业。引进融合优质社会资源,在职业学校汇聚成资源高地,共建共享:基于学生发展,满足企业需求,一起创造一条条就业和升学交融的适合之路,供学生选择、助学生发展。

中职教育,当下特别需要守正出奇,提供社会、企业、家长、学生共需的精准服务;需要有足够的定力,践行适合的教育,拒绝做迎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