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双高建设(教育部)

聚力双高|集群发展数智赋能——倾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高水平专业群

2019-2023年,在学校党委行政领导下,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共同奋斗,探索了一条具有经贸特色的“双高计划”建设之路,用奋进之笔书写了江苏经贸的“双高计划”精彩答卷。

学校依托长三角经济先发区域地位,聚焦江苏省“建设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高地”的战略要求,主动适应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和数智化发展,实施“扬优、扶新、集群、创特”的专业发展策略,整合现有专业,打造“两标杆两特色一培育”的五大专业集群建设框架,推动建设以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连锁经营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国家级示范(骨干)专业和省级品牌专业为龙头的2个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和4个校级专业群,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ed_1756278363578260.png


强基固本,党建筑牢专业群建设堡垒

学校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把党建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定盘星”,把基层党组织作为支撑学校发展的“砥柱石”。推进“党建+”基层党组织创新设置全覆盖,将党小组建在专业上,通过强化党小组和专业“双带头人”培育。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打造“党建+”服务平台,推进党建工作和专业群建设深度融合。电子商务专业群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群所在教工党支部先后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基层团支部获得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形成“党建+数商兴农”和“党建+为老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品牌。


ed_1756278410455762.png


德技并修,培养现代服务业匠心人才

专业群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五育并举,注重德技并修,为区域现代服务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校企共建劳模工作室,聘请全国劳模、能工巧匠开展劳模精神进校园、劳模技艺进课堂等活动。利用省级大学科技园等产教融合平台开展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覆盖学校所有专业群,匠心匠技强技能、强实践,让工匠文化滋润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学生技术技能。近年来,专业群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高水平赛事中,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32项,其中一等奖13项,省级奖项一等奖34项。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100%。


ed_1756278489992449.png


数智赋能,拓展集群服务时空边界

学校紧紧把握产业数字化和教育数字化的要求,出台《推进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意见》,推动学校所有专业教学理念重塑、教学内容重组、教学评价重构和教学模式重建。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升级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丰富数字化教学平台资源,提升教学团队数字素养和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和素养,完善数字化教学评价机制。建成“连锁经营与管理”等3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商务数据分析》等11门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等30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体系;建成智慧养老、数字零售、智创数字艺术协同3个省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16个校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图片


共建共赢,打造产教命运共同体

围绕专业群建设,学校与驻地政府共同推动政、行、校、企深度融合,共建共享资源,深化协同育人,服务产业发展。共建20万平方米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大平台,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省级众创空间、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省级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形成品牌效应;共建实践教学基地159个、产业学院10个,建设名企工作室和教师工作站20个;共建现代服务业研究院、成果转化中心、院士工作室和博士工作站,累计合作完成国内外知识产权1330件、横向项目568项;助推企业走向产业高端,共同培育规上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上市企业2家、瞪羚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3家。


ed_1756278562735010.png


动态调整,耦合对接实现同频共振

专业群紧密对接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形成产教耦合交互,构建基础条件、招生就业、建设成果、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群)状态评估指标体系;建成专业(群)建设状态监测系统和专业(群)动态调整模型,从招生计划完成率、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专业建设标志性成果、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设置评估指标,每年开展一次专业状态评估,按年度形成专业(群)画像,支撑学校专业(群)动态优化。近年来,根据系统监测数据和动态调整模型,学校对5个专业实施停招或预警,专业总数从原来的41个调整到39个。


以群建院,创新“一群一院一特色”

学校出台《推进校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作方案》,推进以群建院,专业群负责人同时担任二级学院负责人,统筹人权、财权、物权和事权,促进扁平化管理。出台《专业(群)设置与调整管理办法》,发挥专业(群)建设委员会功能,规范建设流程和考核评价,完善多元化治理。将产业、行业和企业的文化和精神融于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过程,形成了“一书一课一空间”、“暖阳•银馨”、互联网+会计工厂2.0、金箔•云锦非遗文创、“智造•慧创”等专业群特色。

学校以“立足商贸、面向现代服务业,顺应数字经济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为办学定位,将继续深化改革,强化专业群建设,以“631”高质量发展计划为引领,聚焦立德树人,聚力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大学而不懈奋斗!



内容来源: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双高建设,双高专业建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