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双高建设(教育部)

双高专业建设群—构建数字化教学新生态

融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新要求,推动专业群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使用国家智慧职教平台提供的各类国家级优质教学资源和应用服务,推进“A+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运用数字技术重塑教学空间,探索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阅读全文
双高专业建设群—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整合园区、企业、学校多方资源,创新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运营和成本分担机制,提高实训资源的使用效益。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建设数字远程实训平台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阅读全文
双高专业建设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发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

阅读全文
双高专业建设群—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建立健全专业群运行管理机制和群内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及时优化群内专业结构,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校企共同优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创新中国特色学徒制。

阅读全文
双高专业建设群—建设高水平双师队伍

健全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机制,引进行业企业高水平技术人员、一线技能人才到校全职任教;设立产业教授特聘岗、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吸引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技能大师、技艺传承人等到校兼职兼课。

阅读全文
双高专业建设群—建设一流核心课程

校企共建课程开发中心,对接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跟岗挖据绘制能力图谱,升级改造课程内容,更新迭代课程资源,转化企业培训资源,建设“对接岗位、数智融合”的优质核心课程。

阅读全文
三维联动 创新构建“双师四能”教师发展体系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面对“双高”建设新征程,学校秉承对教师“第一资源”的倚重,实施“师德铸魂”“团队带动”“制度赋能”三维联动工程,全面贯彻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强校战略,对应教师“适应—发展—创新—卓越”四个成长阶段,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双师四能”教师发展体系。

阅读全文
打造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实践探索

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是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团队由19名专任教师和2名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其中,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1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2人,“双师型”教师占95%。团队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高层次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及社会服务能力,为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阅读全文
培根铸魂,打造高水平教师“先锋队”

教学创新团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是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也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与主体力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2020年申报获批了自治区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21年申报获批了第二批国家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并先后申报获批了自治区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校级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2个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阅读全文
“三层联动”构建校企合作贡献度评价体系,激发产教融合动力, 聚力服务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出现“华而不实、合而不融、赢而不共、难以持续”,原因在于利益诉求有异、评价标准不一、内发动力不足、时势要求嬗变。为此,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职教集团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绘制利益画像、设立积分评价,“三层联动”构建校企合作“贡献度评价模型”,通过数值显性呈现各方实际价值和合作潜力,有效牵引各方根据需要选择合适价值维度主动参与校企合作,构建“价值引领、目标明确、路径清晰、贡献清楚”的产教命运共同体。

阅读全文
以教学诊改常态化助推学校“双高建设”——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诊改实践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获批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获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B档)。学校2017年成为重庆市高职院校诊改试点单位,2020年完成首轮教学诊改工作并通过专家组复核,2021年进入常态化诊改。近年来,学校常态化诊改助力“双高计划”高质量建设,实现了治理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等多领域全方位的跨越式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