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出现“华而不实、合而不融、赢而不共、难以持续”,原因在于利益诉求有异、评价标准不一、内发动力不足、时势要求嬗变。为此,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职教集团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绘制利益画像、设立积分评价,“三层联动”构建校企合作“贡献度评价模型”,通过数值显性呈现各方实际价值和合作潜力,有效牵引各方根据需要选择合适价值维度主动参与校企合作,构建“价值引领、目标明确、路径清晰、贡献清楚”的产教命运共同体。
“三层联动”构建贡献度评价体系
以合作案例为样本,分析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校、研究机构等成员利益坐标,利用“校企合作贡献度”芝麻信用积分评价体系,在企业、学校(专业群)、项目负责人三个维度联动开展分层分类评价,建立分配激励机制,引导各方主动参与办学,形成利益共同体。
表1 “三层联动”贡献度评价体系
针对项目负责人层:学校出台《校企合作贡献度(项目负责人)评价办法》等,把校企合作工作量和成效纳入人事考核体系,分解出19项贡献度评价指标并对应“芝麻价值积分”计算累计值,把获得优秀校企合作项目作为职称评审条件,贡献度结果应用于人事评聘,促动教职工“必须干、主动干、干出成果”,构建全员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服务机制。
针对学校(专业群)层:建立二级学院各专业深度校企合作资源配置标准、激励和评价机制,在二级学院绩效考核指标中设置各专业“1351”配置标准:至少由1个龙头企业牵头、与3个中型企业深度合作、有5个优质实习基地支撑、每名骨干教师至少参加1个行业协会或在企业兼职且当年度有实质合作。年度考核中校企合作资源配置不到位的专业限制招生。
针对企业层面:制定订单班《“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企业素养”三合一强化训练标准》,要求企业适当投入资源参与人才协同培养,至少达到“1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位企业高水平导师、2门校企优质课程或教材、不低于30学时企业授课、保障优质就业”,以提升人才培养的“目标感、匹配性、适应性、竞争力”。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班”和“订单班”贡献度芝麻分值不达标的,取消合作。
对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标准研究、教材开发、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产教协同创新等综合贡献度高的企业,学校优先提供优质人才,安排教师“一对一”服务,优先协助申报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享受财政税收、金融投资、土地要素、产业和教育等方面优惠政策。
搭建贡献度评价信息支撑平台,打造各类校企合作成效可视化“放大镜”
联合集团成员企业深圳搜牛科技公司,自主开发贡献度评价数据化、过程化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把评价指标内化于平台,将“贡献度”显性呈现;产业学院、订单班、现代学徒班、双师课堂、双创训练专项课程、线上预就业招聘会等过程动态积累,赋予贡献积分。
以上举措,推动校企合作广度、深度、亮度全面提升。
有效激发企业主动参与深度校企合作,促使高质量就业更充分。通过预就业招聘会等方式开展协同就业,2021年,参与职教集团预就业对接的企业比2019年增加近1倍,企业参与度和满意度持续走高。连续8年共提供岗位超6万个,每年为每位学生提供的岗位超3个,连续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聚焦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端装备制造等“双十”产业集群人才需求,校企协同帮助学生职业规划、发现职业优势点与兴趣点,让学生提升职业适应性和可持续竞争力,高质量就业创业。据“麦可思”数据,我校2020届学生就业薪酬4800元/月,高于全国双高校平均水平8.27%,高于全国高职12.86%;就业现状满意度79%,高于全国双高校平均水平8%。
搭建高水平产教融合载体,企业服务高水平专业建设贡献度凸显。建设期内,共建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博士工作站等实体化科产教融合载体,主动服务大湾区需求。与“美的威灵电机”“银宝山新”“白云电器”等智能装备制造龙头、专精特新企业建设4个示范性产业学院。职教集团2020年获评为国家首批示范职教集团,会长单位“白云电器”入列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成员单位有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112家,居全省前列;培育国家职教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个;累计企业捐赠达1761.51万元;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任教的专业群占比100%,企业兼职教师专业课课时占比50.67%,骨干教师在大中型企业兼任技术职务比例30%;现有专业全部参与校企协同开发教学资源,开发工学结合教材79本(含国家规划5本)、课程350门、标准428个、教学资源库(包)44个;共建3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021年技术服务到款额1517.3万元。
建立的“产教融合评价机制”,成为全国职教同行学习的样板间
2020-2021年建设期内,累计接待全国书记校长专题培训班5期,超180家全国兄弟院校领导来校学习校企合作;累计为贵州、河南等省45所示范校开设产教融合专题培训;累计为超260家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合作贡献度评价机制、职教集团实体化平台建设、产教融合型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模式等专题交流,获得兄弟院校的高度认可。
形成的“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为全国高职提供“机电范式”
3个案例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面向全国兄弟院校推广。2021年,学校《“价值驱动 利益共享 发展共赢”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广东机电职教集团的探索与实践》等3个案例,被教育部评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总入选案例数位居全国第2;广东机电职教集团会长单位白云电器《构建四维主体治理体系,探索实践“五个融合”》案例也同期入选。
2个案例入选全国机械教指委典型案例,面向行业推广。2021年,数控技术双高专业群《“双主体”产教深度融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等两项案例入选“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指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获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秀案例及合作机制建设优秀案例。
8个案例入选省产教融合工作委员会案例,面向全省推广。《高职外语商贸类双创人才培养服务地方产业产教融合培训基地建设—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新禾穗创新创业训练营案例》等八项案例入选“广东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工作指导委员会职业教育“十三五”产教融合优秀案例”。
为产教融合建言献策,在国家顶层发声
学校连续三年为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四次、五次会议产教融合提案,为产教融合的立法、政策制定、质量评价体系最终落地建言。2020年学校参与起草“完善产教融合治理体系的建议”,聚焦产教融合的制度顶层设计;2021年提出“关于激发市场主体参与产教融合的建议”,聚焦中观层面更多政策引导;2022年提出“促进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建立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建议”,聚焦微观实施层面对产教融合的质量进行评价。提案报告被全国政协委员、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公司董事长、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会长胡德兆采纳,并提交政协正式提案,持续为职教高质量发展“顶层发声”。
内容来源: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