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成果(教育部)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计算机网络》成果展示

课程概述

《计算机网络》作为我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深入的理论素养以及精湛的实践技能。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独立运用计算机网络知识来应对复杂的网络工程挑战,同时培养自主学习与创新的意识,成为适应信息技术行业和区域经济需求的应用型高级计算机工程技术人才。课程紧密结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以“塑造新时代网络工匠精神”为思政核心,通过系统学习网络理论、强化网络技能实训以及促进网络创新实践,致力于打造“德技双馨、知行合一”的新时代高素质“网络工匠”。

计算机网络教学团队是一支充满活力、不断创新的教师队伍。团队成员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他们不仅拥有硕士及以上的学位,还具备在大型网络公司实训的经验。他们深入教学科研一线,紧密关注社会需求与专业学科的发展动态,积极学习高等教育教学的先进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他们致力于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近年来,该团队更加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索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通过定期的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交流,团队逐渐营造出“人人重育人、课课有思政”的良好氛围,形成了“一人带动多人、一课带动多课”的良性互动。


教学实践与建设模式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中,他们不断探索和优化教学模式。通过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他们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团队还注重教学实践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度融合,通过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模式的探索中,他们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计算机网络领域的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思政建设方面,通过“四精四提、两线三段、四进四评”的创新模式,有效提升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其中,“四精四提”强调了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的关键作用,要求他们深入挖掘网络原理、技术和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同时注重提升课程设计的温度和育人的精准度。“两线三段”则充分利用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资源,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育人,实现了全员、全方位的育人目标。“四进四评”更是将课程思政的理念深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平台自动评和教师综合评的方式,不断检验和优化思政教育的效果。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思政建设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培养“德技兼修、知行并进”的新时代高素质“网络工匠”这一核心目标,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为此,我们精心构建了“一核四维十六观测点”的三级课程思政指标体系,该体系以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精神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匠情、匠心、匠魂和匠品,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



针对大二学生普遍存在的对专业前景、岗位需求、课程重要性及自我价值认知不足的问题,我们深入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将专业自信、职业素养、网络强国意识及责任担当等思政要素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和项目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我们将行业热点、学科权威观点、中外现状对比、新闻事件以及故事案例等素材,以“隐性渗透为主,显性教育为辅”的策略融入专业学习之中。同时,我们采用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后实践操作等教学流程,旨在从心灵深处激发学生的感知,进而强化其行为,最终达到自觉实践的育人目标。



为全面评估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并持续优化教学,我们建立了完善的课程追踪体系。该体系以网络知识、能力及素质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六化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包括考核维度的全面覆盖、考核目标的明确设定、考核形式的多样化实施、考核主体的多元化参与、考核量规的标准化制定,以及考核过程的长周期跟踪。这一评价方式旨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一体化的综合评估。



独特之处与取得成果

课程特色

本课程紧密围绕课程目标,构建了“一核四维十六观测点”的思政指标体系,通过“理念进脑、教师进企、案例进课、学生进角色”的教学方式,坚持“精学、精析、精挖、精构”的原则,实现了“四个提升”的教学目标。在把握“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关键阶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思政资源,将大国工匠精神巧妙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之中,形成了以“隐性融入为主,显性融入为辅”的独特思政教育方法。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知和理解,更激发了他们的实践热情,从而达到了从内心感知到自觉行动的育人效果。

改革成效

学生的成长是衡量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本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创新意识显著提高,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学生屡获佳绩,包括特等奖提名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殊荣。这些成果充分证明了本课程改革的实效性和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课程影响与推广

本课程作为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已连续运行11个学期,并成功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至今,已有来自28所高校的6000余人次学生选课,其广泛的影响力和推广效果可见一斑。



社会辐射效应。本课程不仅入选了超星“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包”,更成为了全国64所高校、128个班级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的宝贵范例。



团队建设成果。本课程不仅荣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称号,教学团队还成功立项了市厅级以上的课程思政教改课题2项。同时,该课程团队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充分展现了团队的教学实力。此外,团队中的教师也荣获了校级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而“划分子网”课堂更是被评为“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成为全校范围内的优秀范例。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