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党建和业务的关系,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的重要节点再次视察黑龙江并首次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创新龙江”,我省制发《创新龙江意见》和《创新发展60条》,召开全省科技大会,着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齐齐哈尔大学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以党建赋能有组织科研,以获批全省首批建设“环齐齐哈尔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和全省产学研党建共建联建试点高校为载体,以科技创新助力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2023年科技成果转化3621万元,居省属高校前5名,成果转化指数居全省高校院所第3名。2024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勤到校调研时鼓励学校围绕地方发展建好创新创业平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有质量增长。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勤到齐齐哈尔大学调研创新创业情况
做法及成效
(一)党建引领,强化顶层设计。学校党委坚持党建与科研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践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理念,落实省委教育工委《关于推动高校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统筹落实基层党建五年规划和基层党建质量提升计划,获获批“全国样板支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基层党建示范点”、全省首批公办高校党建“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创建单位、首批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入选全省高校基层党建服务龙江振兴发展案例3个,全国和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6个,学校党委以《政治统领抓党建助力振兴开新局》为题在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发言。学校与齐齐哈尔市签署市校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18个县(区)签约校地共建协议,与龙江阜丰等30余家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参与筹建黑龙江高等研究院齐齐哈尔分院,召开科研工作大会,落实《创新发展60条》,近五年获批省特色应用型示范培育高校、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省“双一流”特色学科建设高校和2个省“双一流”特色学科;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成为具有3个以上ESI前1%学科的7所省属高校之一;获批植物性食品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成为我省唯一建有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省属高校;省部级科研平台增至23个,同比增长85.71%。
(二)党建赋能,结对共建联建。围绕“六个龙江”“八个振兴”战略,制定《产学研党建结对共建联建建设实施方案》,组建产学研党建结对共建联建共同体29个,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享、人才联育、工作联促、发展联动“五联并举”,充分释放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近五年,学校获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87项,科研经费1.97亿,增长132.6%;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项52项,授权发明专利368项,发表SCI论文1415篇;发挥省玉米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龙头作用,承担省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玉米加工领域”7个重大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与齐齐哈尔市签署校地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全省首个乡村振兴学院;当选“省高校工业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获批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大会,签订“四技”合同402项8121万元,把论文写在龙江大地上,光明日报、央视、教育部官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学校党委书记丁宏在全校科研大会上为科研工作先进集体颁奖
(三)党建强基,筑牢战斗堡垒。在项目、平台创新设置党支部22个,党员干部当头雁、党员导师做先锋,在科技创新主战场建新功。汉麻研发平台党支部赵明教授团队创先争优,获批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等3个省部级创新平台和省优势特色学科,引领龙江汉麻研发跃升全国一流。农用生物制剂产业化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党支部王志刚教授团队聚焦原始创新,研发成果“养殖废液资源化利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制约生物产业发展关键难题,“谷氨酸浓缩母液的常温脱盐以及资源化利用”专利转化2000万元,为年度单项成果转化省属高校第一,为我省引进战略投资3亿元。生物技术教师科技振兴团队党支部10余名党员获“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劳动模范”“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四)党建聚才,打造先锋团队。构建推动新质生产力科技人才体系,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机制,近五年引进博士97人,直聘高级职称32人,获批省高层次人才74人、博士后科研创新基地1个,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增至970万,增长47.4%,3名教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有省、市领军人才梯队22个和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35人。举办汉麻等领域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5场,邀请院士等专家来校讲座百余场。2021年以来持续参加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在现代农业与食品科学、生物工程等领域开展中外导师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4人。与哈工大共建省“头雁”人才工作站,共享大师英才;与飞鹤乳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共育科技人才;与齐重数控共享省“头雁”人才,产学研融合创新政校企协同育人项目入选中国高教博览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库。引进高层次人才,获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成果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培育高端人才,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并结题;留用骨干人才,获批嫩江流域区域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省哲学社科重点实验室和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省重点培育智库,决策咨询成果获省部级以上采用19个;用好领军人才,研究成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刊发,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实现国家哲社最高政府奖零的突破。
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性力量,必须以党建引领有组织科研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校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学校党委把牢教育“三大属性”,坚持“四个面向”,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聚焦龙江“4567”现代产业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有组织科研,根据办学特色、优势、学科和专业打造“党建+产学研”共同体,确保产学研党建结对共建联建共同体始终成为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的坚强阵地。
二是坚持改革创新是根本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学校党委着力打造产学研和谐共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党建共同体、创新策源地、人才生态圈、兴业孵化器,以有组织科研深化产教融合、科技融汇,努力把科技“关键变量”变成“最大增量”。
三是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是根本路径。全国教育大会指出,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学校党委以党建引领创新驱动,充分发挥产学研党建共建联建单位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主体作用、基层党组织书记头雁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一融双高”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政校企大党建引领产学研大发展。
内容来源: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关键词:党的建设,新质生产力,党建引领,党建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