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重要途径,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中西医结合学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指引,坚持“三协同”原则:政治立场坚定、专业能力卓越、医德修养高尚,三者互为支撑,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学院积极推进“五联动”战略,致力于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品格”的全方位提升,为培养“政治定、专业精湛、医德高尚”的新时代医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党建引领强队伍上下联动育新人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工作,认真履行党的统一战线的主体责任,定期研判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学院党政领导关心支持少数民族学工作,形成了由党委书记领导、党委副书记协助、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负责、一名辅导员主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各年级辅导员负责本年级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团队,建立了从纵向到横向、从整体到个人、从入学到毕业的全方位、网格化政治上关心、学习上辅导、管理上严格、生活上服务的立德树人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同质化管理、个性化培养,全心全意服务少数民族学生。
思政铸魂融课堂“多维”联动培根脉
以课程为平台,凝聚同心力量。近年来,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院党委书记亲自参与授课,通过专题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融合“第二课堂”,形成立德矩阵。借助新生扬帆入学系列、毕业生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使命责任感;通过开展“书记院长下午茶”“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 师生知心话”等活动,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在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深化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通过定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爱国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通过党课培训、青马培训、支部书记讲党课、红色研学等,教育引导学生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2024年11月,中西医结合学院召开 “书记院长下午茶”暨民族学生座谈会
德术并重固根基传帮带学促成长
实施帮扶计划,助力学业进步。选拔优秀高年级学生、党员及研究生,成立“学长小课堂”与“朋辈学习小组”,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免费辅导;推行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帮扶,共组建89个帮扶团队,明确班主任为责任主体,学生干部与党员先锋担任联络人,共同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2024年6月,一位被北京中医药大学录取的学姐在附属医院教学点为维吾尔族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考研辅导服务
开展系列活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 学海导航”系列讲座活动,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专为少数民族学生设计),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指导会,开展“育人培才”行动,举办“育人培才工程”表彰大会,树立朋辈榜样,营造良好学风,助力少数民族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5年3月,辅导员组织少数民族学生于学生社区党员活动室举办学习方法研讨会
少数民族学生踊跃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中,回族学生周某的项目《陕西省基层中医馆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胜任力调研》,以及瑶族学生徐某的《中药口檀,愈见清新》均成功获批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维吾尔族学生古某则心系家乡发展,聚焦家乡生态经济,其申报的《沙棘原动力——功能性能量棒研发与边疆生态经济赋能计划》项目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仁心守护伴全程双线联动润无声
建立少数民族学生电子信息档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业成绩、身心健康、生活状况、家庭背景及宗教信仰等详细信息。紧扣关键节点,聚焦重点人群与敏感议题,深入推进“四进两联一交友”活动,迅速响应并解决少数民族学生面临的切实难题,坚决筑牢宗教渗透防线。严格执行重大突发事件24小时内上报制度,定期梳理更新各类特殊困难学生的信息,并跟进提供辅导支持。全面推行班主任与班级学生的“一对一”心灵交流,温情陪伴寒假留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共庆佳节。同时,密切关注网络学生论坛、社区、网站、微信、微博、QQ群等平台,占领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阵地,形成线上线下教育引导的强大合力。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情况,建立少数民族贫困生数据库,尽最大努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024年4月,辅导员来到学生宿舍,与少数民族同学共叙民族情
构建“心理成长档案”,持续追踪并科学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对于心理台账中的学生,宿舍心理联络员、班级心理保健员以及班主任将持续给予关注。每月,帮扶责任老师将与学生家长进行线上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同时,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状态,把握其价值导向、发展方向及需求导向。依托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群体及不同特点,积极为少数民族学生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2023年底,由少数民族学生主演的心理情景剧《安妮的日记》在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演出
家国同心聚合力四方联动担使命
加强对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宣传力度,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形势,明确定位,并积极参与各类就业活动。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在校表现及未来规划,鼓励家长参与学生职业发展的讨论与决策,营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通过家校社会的紧密联动,共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他们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2024届土家族毕业生余某在返乡实践中发现家乡医疗资源匮乏,毕业后毅然签约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用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誓言;维吾尔族学生阿某在返乡实践中了解到家乡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相对落后,便立志为家乡的医疗事业贡献力量。毕业后,她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医生,用所学知识为乡亲们送去健康与希望。他们的行动不仅彰显了中西医结合学院民族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也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了青春力量。
内容来源: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关键词:党的建设,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