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大思政课|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教育部

“行走”思政的荆门实践——荆楚理工学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创新探索

作为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综合改革示范校,荆楚理工学院协同校地多方,推动思政教育贯通融合、实践育人落地生根,逐步探索出具有地方辨识度的“荆门样本”。

以“直播+”的形式开展公益助农直播带货宣传活动,在果园里体验劳动的真实与丰收,在小学课堂上亲手印制一张非遗年画……近年来,荆楚理工学院不断拓展思政教育的实践维度,将“大思政课”搬到田野、厂房与社区,用“行走的课堂”打破校园围墙,通过理论宣讲、志愿服务、调查研究等形式,让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ed_1750661398587675.png

2024年11月2日,荆楚理工学院“行走的思政课”走进漳河镇迎接村。


作为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综合改革示范校,该校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协同市教育局推动全市思政育人链条贯通融合,通过机制共建、队伍共育、课程共研、资源共享等方式,在一体化建设中走出特色,逐渐形成具有地方辨识度的“荆门样本”。


建强“大师资”锻造育人“主力军”

教师是讲好思政课的关键。讲好“大思政课”,需建强“大师资”,构建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育人体系。

近年来,荆楚理工学院坚持系统谋划、顶层设计,先后出台《荆楚理工学院“大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荆楚理工学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争取荆门市委教育工委下文,成立荆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协调指导组,实行“校地共建、双组长制”领导机制,强化部门联动,职责清晰,推进有力。


ed_1750661523344668.png

4月29日,荆楚理工学院举办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探索与实践沙龙活动。


同时,荆楚理工学院协同荆门市教育局,统筹全市一体化建设工作,聚焦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堵点难点,强化问题导向,动态调整优化工作策略。通过持续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题研修,覆盖骨干教师、学科教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研修内容聚焦政策解读、课程共研、教学实操等环节,有效提升教师对一体化建设的理论认同与实践能力,为思政课改革注入新动能。


打造“行走课堂”构筑立体“大思政”

实地参观、案例分享、模型展示……5月27日,荆楚理工学院师生代表走进市人民检察院,以“行走的思政课”将思政教育与法治宣传融合,沉浸式体验检察文化,以真实案例提升育人实效。


ed_1750661608925632.png

5月27日,荆楚理工学院10名师生走进荆门市人民检察院,参与民法典颁布五周年检察开放日活动。


为促进思政课“行”在路上、“走”进心里,近年来,荆楚理工学院以“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深入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博物馆等地学习,感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实效性。


ed_1750661643278961.png

5月21日,荆楚理工学院组织49名退役大学生士兵走进荆门市博物馆、荆门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


同时,充分整合地方红色文化、法治文化、廉洁文化等资源,在全市10个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基础上,整合全市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先辈故居、文化遗产、博物馆等历史文化资源,在全市范围内遴选荆门市科技馆等40个“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共建共享”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社会治理实践成果、乡村振兴前沿阵地有机融入思政课堂,推动课堂“从教材中走出、到生活中扎根”。


擦亮荆楚“金课”打造育人“新名片”

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载体。荆楚理工学院牵头聚焦课程建设,打造了一批示范性强、实效性高的“金课”项目。学校坚持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形成覆盖全学段、突出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示范“金课”群,在2023年度湖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教学展示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ed_1750661697341661.png

2024年6月28日,荆楚理工学院举办第四届党史知识竞赛暨荆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果展。


同时,通过精品课展示、实践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教学研究、集体备课、教学竞赛等活动,连续举办多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成果展,组织精品课竞赛活动,推动“理论+实践”“校内+校外”育人模式创新。


ed_1750661726188216.png

荆楚理工学院红色思政教育基地。


品牌建设方面,荆楚理工学院利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平台,持续向全市大中小学推送荆门市一中“品正”教育、名泉小学“雅行”教育、海慧中学“合育”教育、望兵石学校“少年军校”等思政品牌经验,“最美思政教师”“荆门名师”等先进事迹,进一步强化了示范引领作用。2024年,“荆楚理工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获批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荆楚理工学院红色思政研究基地”获批为省级“社科普及基地”,学校“红色思政”平台体系初步建成。学校还推动“思政+党建”“思政+德育”等融合实践,培育出“小雏菊”“九渊大讲堂”等思政志愿服务品牌。


驱动科研“双引擎”赋能育人“深向行”

理论研究是“大思政课”走深走实的重要支撑。荆楚理工学院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平台,聚焦红色文化、乡村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路径,深入开展科研课题研究、论文发表和教学成果培育。

学校联合荆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项课题”研究,2023年以来共立项课题115项,覆盖基础教育、高中及高校学段,重点围绕心理发展、红色资源、学科融合等主题,逐步形成“科研统筹、高校引领、全域联动、资源共享”的协同科研机制。


ed_1750661771159187.png

2024年度荆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项课题《红色资源在初中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开题论证活动。


2023—2024年,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杜钢清主持完成了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湖北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研究》。截至目前,学校已发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四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项课题研究》等专著,系统总结了思政课一体化体系构建、教学创新与实践探索经验,实现科研成果对教学改革的有力反哺。

“我们坚持以协同理念推动各学段一体化研究和教学建设,努力把大思政课讲到青年学生心坎里。”荆楚理工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艳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推进校地协作、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不断推动思政课建设提质升级,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夯实基础。”



内容来源: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

关键词:大思政课,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行走的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