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省级会计高水平专业群涵盖会计事务、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与管理三个财经商贸类专业。专业群的建设坚持顶层设计,聚焦科学建群,以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为宗旨,有效形成集聚效应,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高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凝练出“五维联动”专业品牌,形成了“双元两合”课程思政标准,构建了“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四链贯通”的品牌集聚效应。
阅读全文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是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团队由19名专任教师和2名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其中,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1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2人,“双师型”教师占95%。团队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高层次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及社会服务能力,为学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阅读全文在湖南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做好2024年“楚怡工匠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入围“楚怡工匠计划”试点高校名单,将与衡阳师范学院合作开展“楚怡工匠计划”试点工作,采用“4+0”模式联合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项目依托于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的食品生物技术专业,该专业是畜牧兽医湖南省“楚怡”高水平专业群、湖南省一流特色专业群特色专业。
阅读全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数字化转型调整,社会对高素质、新时代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满足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同时,会计专业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教育,缺乏实践环节,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才能使学生具备相关的职业素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先人一步。因此需要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商学院深入研究、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的指导意见》,通过驻企工作站、会计工厂等方式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针对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提升学生数字化素养,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与高水平专业群,实现校企双向赋能,助力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
阅读全文高校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是时代发展下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三年来,学校以“省双高建设”为契机,坚持应用导向,理顺工作机制,注重业务提升,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人才培养、管理服务、学校治理等方面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技术来解决学校现代化治理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全面推进数字化建设与应用,持续推进数智治理现代化建设。
阅读全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双高建设”的号召,以教育部颁发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为基石,结合学院自身实际情况,倾力打造了一个“智慧大脑”式校本数据中心。该中心不仅推动了学院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还为学院的教学、管理、科研等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
阅读全文2020年,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群成功入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三年来,学校遵循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有特色的办学要求和师范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以专业群建设为核心,致力于强化专业内涵发展,聚焦教师、教法、教材关键领域的“三教”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阅读全文2020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绩效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绩效管理办法》);2022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工作,要求学校层面的评价指标以《双高学校建设数据采集表》(详见《绩效管理办法》附件1)为参考,专业群的绩效评价指标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数据采集表》(详见《绩效管理办法》附件2)指标为参考。上述两个文件均要求提供案例,旨在提炼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建设硬核成果,展示“双高”建设最佳实践。作为客观真实反映学校和专业群绩效的文本信息,建设案例是“双高计划”从政策到故事的知识中介,旨在展示在国家形成“一批有效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制度、标准”方面的贡献度。围绕“双高计划”十大改革发展任务,结合“双高”建设政策要求和院校实践,总结提炼建设案例,为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奠定研究基础。
阅读全文学院坚持“创新协同、智能智慧、开放包容、生态美丽”发展愿景,按照国发〔2022〕2号文件要求,结合“技能贵州”建设目标,对标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职业教育新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确立“七个轻工”(质量轻工、技高轻工、大地轻工、数字轻工、开放轻工、美丽轻工、幸福轻工)高质量发展路径,有效达成了预期目标。
阅读全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重并举的法定职责。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落实实施方案精神,打造育训结合体系,创新育训模式,促进政校行企跨界深度合作,发挥国家级和省级培训基地作用,完善运行制度,明确功能定位,扎实推进基地平台育训功能不断优化,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阅读全文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根植化工办学64年,坚持走强化精化、产教融合、合作育人、铸就品牌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瞄准现代化工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五合五创”举措,推进化工类专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培养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素质化工技术技能人才,精准服务现代化工产业体系建设。
阅读全文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和教育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要求,实施“双师人才赋能工程”,推动 “双师”素质提升。近五年,获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企业实践基地、省技能技艺传承平台4个,培育中国电子教育协会电子信息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省技能大师、省名师工作室5个,获全国技术能手、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省技术能手等省级以上高技能人才称号的教师累计达126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25%。教师指导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奖项153个,其中全国一等奖18个,位列江苏高职前列;教师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能力大赛奖项197人次,其中全国一等奖8人次。学校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教学突出、技术精湛的高水平“工匠之师”,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阅读全文教育始终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同向同行,这是教育发展的规律,也是教育的使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增强服务意识,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校地直接广泛合作成为一种必然。学校作为四川省水利行业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区域和行业属性,具有根植地方、亲近产业、注重创新、汇聚人才等比较优势,学校只有真正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良性互动机制,紧贴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才能将自身独特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发挥出来,凸显自身存在价值,同时也能从行业和地方获得丰富的发展资源。
阅读全文2019年,国家启动“双高计划”,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打响职教建设从“量变”走向“质变”的提质升级攻坚战。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凭借优秀的办学成绩和人才培养质量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事业发展由此进入加速车道。
阅读全文近年来,党和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力地凝聚起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地方高校作为区域非遗文化的引领者和实践者,如何激发和运用地方历史文化宝藏,使之与时代精神相融相通,共同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
阅读全文2019-2023年,在学校党委行政领导下,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共同奋斗,探索了一条具有经贸特色的“双高计划”建设之路,用奋进之笔书写了江苏经贸的“双高计划”精彩答卷。
阅读全文教学创新团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是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也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与主体力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2020年申报获批了自治区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21年申报获批了第二批国家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并先后申报获批了自治区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校级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2个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阅读全文产教融合出现“华而不实、合而不融、赢而不共、难以持续”,原因在于利益诉求有异、评价标准不一、内发动力不足、时势要求嬗变。为此,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职教集团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绘制利益画像、设立积分评价,“三层联动”构建校企合作“贡献度评价模型”,通过数值显性呈现各方实际价值和合作潜力,有效牵引各方根据需要选择合适价值维度主动参与校企合作,构建“价值引领、目标明确、路径清晰、贡献清楚”的产教命运共同体。
阅读全文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获批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获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B档)。学校2017年成为重庆市高职院校诊改试点单位,2020年完成首轮教学诊改工作并通过专家组复核,2021年进入常态化诊改。近年来,学校常态化诊改助力“双高计划”高质量建设,实现了治理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等多领域全方位的跨越式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
阅读全文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融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大局,以党和国家政策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引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