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奖(教育部)

国家级成果奖:课堂小舞台撬动国际竞争大舞台:移动通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与实践

针对移动通信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为社会添才,创新为国家分忧”的育人理念,创建并实践国际竞争引领、知识主动迭代、科产活水促学的移动通信一流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打造一支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我国移动通信行业输送成建制、高质量本科毕业生近万人。培育一批在攻克关键技术、引领标准制定、主导产业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军人才。撬动以标准化为主战场的国际竞争大舞台,有力支撑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自主可控,为“3G跟踪、4G同步、5G引领”这一史无前例的成就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模式已被清华、北大、东南大学等50多所高校借鉴并获高度认可。

阅读全文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四融合”工程教育新体系改革与实践

国家发展战略和新一轮产业变革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愈发迫切,工程教育体系改革势在必行。本成果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教、科教、创教、产教“四融合”新工程教育理念,通过多年推广实践,构建了厚基础、强交叉、重创新的“四融合”工程教育新体系。

阅读全文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名师引领,四位一体”培养卓越口腔医学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以交大医学院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结合健康中国建设新任务、世界医学发展新要求,提出“培养德才兼备,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并举,具有国际化视野,有灵魂的卓越口腔医学创新人才”的目标,名师引领,以胸怀家国的人文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开放合作的国际化视野“四位一体”培养卓越口腔医学人才:

阅读全文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引进探索为我所用,再塑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在新的历史节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特别是具有全球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将在推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以及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阅读全文
教学成果奖:以国际化项目为载体的中职制冷专业 “三教”改革路径的研究与实践

该成果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对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任务要求,凝练出以国际化项目为载体的中职制冷专业“三教”改革路径的研究与实践,即构建“国际视野,一专多能”师资成长路径;构建“标准对接,校本转化”教材建设路径,形成制冷专业“立体化”教学资源库;构建“梯度分解,创新综合”教法改革路径,形成“育训并举,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式,达成“三教”改革总目标。体现了三条路径深化“三教”改革的方法创新,标准贯穿推动“岗课赛证”的模式创新,项目建设推进“课程融合”实践创新,该成果已向国内外多所中高职院校推广和应用。

阅读全文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两元˙三融合”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和企业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两元载体,探索思政教育、科学素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改革,是解决地方高校新建艰苦专业人才培养难题的关键所在。

阅读全文
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科尔沁右翼前旗中等职业学校“理论、实践、产品”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

对中职学校来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更有效的发挥产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的融合功效,人才培养更有科学性、目的性、针对性。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理论、实践、产品”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是学校经过6年教学与实践总结、具有推广和示范作用。中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理论、实践、产品”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的主要内涵如下:

阅读全文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标准引领学生自主信息融合,一流课程建设体系探索与实践

成果以培养具有科学思维、问题解决和协作精神等核心素养的创新人才为目标,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通过课程思政项目、学生学习团队建设、“一院一竞赛”工程等多措并举,探索深度融入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塑造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落实学生个性化、互助式学习。依托互联网信息化平台,坚持“问题导向、教师共创”原则,建立涵盖学生核心素养、课程建设标准、课程教学指南三层级的一流课程建设标准框架,形成基于标准的一流课程质量保障机制,构建了高质量、协同化、可续航的一流课程建设体系,逐步实现课程开设从基于知识体系转向核心素养,教学主线从知识章节转向学习任务,个性化培养从教师主导转向学生引领。

阅读全文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研究型大学机械专业 拔尖创新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2018年12月,由机械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士丁汉及其团队完成的“研究型大学机械专业拔尖创新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这样一套培养体系中,学生不再仅仅只是“考生”,而是成为了真正的“探究者”。

阅读全文